3. 纯粹理性批判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9441/]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些人不顾学界对这话还有争议,直接就信了。就像学霸说,哎呀我就是天天看闲书打游戏,成绩莫明其妙就这么好。有些人也信,或者乐于相信,希望是真的。
另一类人,比如我,虽然不信,但是在实践中经常这么做。读数学书的时候,我经常对一步步的推导和"显然"头疼,骂一句"写的啥破玩意,太不细了",然后假设/假装认可了这一步的结论,这样才能接着往下看。跳一跳,又跳一跳,三跳两跳就翻到了封底。
读康德也是这个感觉,经常遇到他老人家又造个术语,还不定义,挠头"这啥意思呢"。有时候是,"为啥要说这个呢,啥动机呢"。包师兄学哲学的,他说,读康德要读原文,不要看解读,不要看翻译。虽然了解生而为人的意义非常重要,但是于我而言,还没有重要到去学习德文的程度,不如暂时糊涂着吧。不看解释,就是三翻两翻就到了结尾。所以,在我印象里《纯粹理性批判》跟其他商务印书馆的经典一样,是非常薄的小册子。直到典同学指着页码质问我,"这就是你说的薄么"。将近600页。
所以看邓晓芒解读康德,看罗素奚落康德,看各种八卦康德。然而不明白还是不明白,只记住了原则的话跟背语录相差不多,实践与理论割裂开来,整个人也分裂着。直到那一天,在机场接Lars,飞机还没到。我半睡半醒着看大哥强烈推荐的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读到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映射,归根结底,我们面对的是这个映射以后的主观世界。大意如此,不是原文,甚至可能不是原意,是我按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转述的。我突然想起了史学史中的观点,除了历史本身,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然后电光火石般的,我想起了康德。关键是归根结底,不可绕过。无论多么唯物,即使加上经验检验,我们所面对的,直接面对的那一部分,仍然是主观的。这就是所谓我们对于唯心的误解吧。
后来,按照武侠小说的路子,应该是任督二脉既通,就一下子跳上机场大厅的横梁,蔑视群雄,至少从此以后思路无碍。并没有。只是想通了这一个点,这一个点的这一层。对不对,后面还有多少坑,仍然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只是,原来大家觉得康德这么牛,是有道理的啊。
读文至此,你可能会有一种感觉,其实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以我的浅见,你十有八九是错的,是肤浅的。我们费劲八拉想到的这么牛的观点,和对那么牛的观点的否定,十有八九前辈们早就想过了,否定过了,连这些想过的否定过的观点,也都被另一些牛人审视和否定过了。只是我们过于无知,连另人知道也还不知道而已。甚至,连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也不知道。就像我也曾经沾沾自喜的想,啊,康德也是这么想的,就像有人觉得康德和孔子的观点也差不多么。康德和我想的一样,其错在于结论固然是必要的,但是论证的过程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不然,就像相信上帝的存在,就像我像猜明年的今天会下雨,那只是断言,无涉真假。康德和孔子的观点也差不多,牛人提出这个观点是经过深入思考和论证的,你我这么认为,是真的以为康德居然不知道孔子么。
4. Fundamentals of Piano Practic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59144/]
基础钢琴练习法。作者张仲权,是位物理学家,出生于1938年。他会为钢琴调弦,还参与了他两个女儿的钢琴教育,两个女儿都达到了演出的程度。他在书里给出的原则,与李斯特的训练体系一致,与国内的一些训练方法有冲突,这些方法之间内部也有相互的否定。跟几位专家谈起过这本书,有的说"太好了",有的说"啥玩意"。以上只是转述,我并不懂,不敢说。
我这么看重这么书的原因,并不是它多么的有效,我没有资格评论。练了快要10年了啊,比小星星的水平也强不到哪里去。每天练习的时间太短,这也事实,但也只是搪塞,说得好像如果能每天练一两个小时就会有所成绩似的。这么看重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能解决我的具体问题,或者说,我自己的具体的困惑。
我开始练琴的时候,不仅跑调、节奏感差而已,一个挺严重的问题,我是成年人,并且不是刚刚成年。有些说法认为,相当多的本事,只有童子功才能学。我相信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观点,这些本事即使不是从青少年或者更早,也是可以学习的。虽然我觉得由于时间不足,可能难以学到专业的程度。能不能学这个争议是一个问题,另一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普遍如我,不相信教师,特别是不相信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的教学方法。包括鼓励,因为我们知道缺陷的存在,所以不相信;也包括否定,因为我们试用的方法往往在原来熟悉的领域中颇有效。如果教师特别特别厉害,比如这位作者,拿出了他的女儿和李斯特作为示范,略微能增加一些说服力,增加一些尝试的决心,虽然有限,也足够压过后退的力量。
另一个问题,我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学习手段,甚至措辞,都觉得莫名其妙。落指的时机,"中节",到底是在节拍器的声音开始时还是落下时呢?什么是有力,到底是速度,还是加速度,还是力量,还是冲量?就像近体诗格律中的要求"还"回一个平声,什么是"还"?这些术语,不是基于读者和作者共识所做的定义,就像康德的作品一样,经常让我觉得"你到底在说些什么"。这位作者是理工科的,他的定义往往是从我能读懂的基本概念出发。所以无论对错,我至少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这与锻炼中的问题类似。基于解剖学和力学的体系中,我较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所指,而传统的说法中的"穿透劲""脚下生根""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双手托天理三焦",没有几页篇幅解读,那就是外语。
作者还提到,可以把谱子背下来,这也解决了我的特有问题。我高度近视,矫正视力也挺差,不贴在纸上看不到谱子。如果你打算建议我把谱子打得大些,嗯,没啥用。就像显示器一样,我需要的是近,不是大。即使很大,也仍然看不清,而且减少了一次能阅读的篇幅。我的解决方法是把谱子背下来,老师们都反对我背谱子,理由挺多的,比如这会降低的看谱即弹的能力。老师说的对,我背完的谱子如果忘了,看谱子也弹不出来,得重新背一遍,虽然比第一次背快一些。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盲人是怎么弹的呢,只能把谱子背下来吧。因为看不清谱子,只好如此,但是心理也矛盾着。直到看了FPP这本书,找到了支持我的观点,我才感觉略微好些。
书里还要求慢练,要求"精益训练",这些都与其他学科中的训练方法暗合。还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谱子有许多快速短促的弹奏,因为那个时代的钢琴还不能发出时值较长的声音,而且音高也低,需要用这样的"装饰"来丰富曲子。这些追本溯源的、讲道理的教学路线,能够更好地说服像我这样一个固执的成年人。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