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体会

3d23f96ca45b19a2767c97eb259acd61_b

初学,刻了10小时左右。只需一截木头,一把小刀,一个人,可以静下心来一两个小时。有些许愉悦,与各位同学共享。1.

典同学提到过,他特别不喜欢重复的枯燥的事情。木雕一刀刀削下去,是不是重复枯燥的呢。不是,每一刀面对的不同纹理会产生的后果,刀沿不同木纹时的手感和 阻力,刀的角度的影响,刀尖或刀锋的差异,切削大平面或小细节时的不同。雕刻的每一刀,绘画时的每一笔,代码的每一个字母,在别人看来是无聊地重复。如果 你明白并细心体会,每一次呼吸都是不同的。

我在做100个俯卧撑的时候,典同学和诸多同学都提到这是毅力。事实上不全是。一次性做100个俯卧撑非常累,最热的天气汗水甚至可能在下巴颏的正下方聚 成一小滩。但是跟你想像的不同,最重要的不是力量,而是呼吸,如果你不能保持呼吸,很难坚持20个以上,因为你的肌肉没有足够的氧气;跟你想像的不同,至 关重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观察,每一次下沉和推起都是不同的,前50个,第60个,第70个,甚至第55和第56个。在每一次下沉和推起时,完成了多少,还 剩多少,完成了百分之多少,这是当前小单位 (比如10个为一单元)中的第几个。这一次的呼吸刚好与动作配合吗,差距在哪里,你还有多少次可以纠正和体会呢。这一轮100个俯卧撑与昨天的有什么不 同。

如果能够了解到纷繁复杂的观察角度,了解这些变量的意义,甚至只要了解大千世界每一项技艺都有这么多角度,你从未注意的,或者别人从来不知道的,没有什么是重复和无聊的。

每一截木头都是新的,每一件作品者是新的,每一刀都是新的,为这一刀设想的每一种没有实施却在你头脑中闪过的念头都是新的。

2

2.

技艺中有工程,用工程的思想学习技艺易于接受,技艺与工程思想也相互印证。

小步快跑。每一次切削不可求快,不可以贪多。一刀削下去,如果跨步大了,可能多切掉一块,再也无法粘回去。虽然可以想些后续的招法弥补,但是书里提到的猫 头鹰被削掉耳朵只好改成企鹅这种事,不一定总能成功吧。而且,弥补也需要一些本事呢。切得块儿大了,用的力量大不易控制,木质错综复杂,随时可能遇到脆弱 的地方,可能就一刀削在手上。小步前进,反倒比大跨步跑得更快。每次只削下一片,每刀只前进一点点,还要每每回过头来检查是否符合预期,接下来如何。

我们写代码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对于不熟悉的技术,要写技术原型测试,而不能急于集成进工程本身。每次写上几行,然后就编译,确实没有语法错误,甚至为了确保能编译,要把一个大的任务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都编译,设置检查点,总结,记日志。

持续集成。木雕是立体的,不同于二维的绘画,在最初的原料上,你没有办法标记所有后续要切削的效果。而且随着慢慢削进肌肤、骨骼,你原来标记的记号被削掉 抹去了。需要持续地重画铅笔记号,甚至你需要特意切削出一个以后一定会删除的平面弧面,只用于这一轮的标注。每一轮切削,都要重画下一阶段重点的计划,然 后再把标记的计划削掉。天狼星升起,尼罗河洪水再来,建城毁城,如此往复。每一次重画,都可以体会到不可一蹴而就、以退为进、步步为营,体会多个角度观 察,各变量间的约束和耦合,体会正交之艰难。

可能与常识相悖。记得第一次在书中读到,在第一轮迭代中最优先应该完成的,不是最简单容易的任务,而是风险最高最可能失败的部分。因为工程中的各个部分是 乘法而不是加法,任何一个部分的结果是0,全局皆输。所以,如果工程如果必然失败,那么让它尽早失败。在木雕中也是这样,先刻风险最高的部分 (不是最精细的部分,我们假设你已经技术成熟,不在当前项目中学习基本技能)。如果这一部分刻坏了不可修补了,就可以换块木头来刻了。

类似高风险先行,另一个与常识相背离的原则: 锋利的刀更安全。因为更锋利的刀在切削时需要更小的力量,因而更容易控制。在锻炼中也有类似的原因,动作要慢,要利用肌肉本身的力量,不要"悠"不要利用 惯性,因为不受控制就更可能令你受伤。以上原因我们都容易理解,我们容易忽略这样的一个事实,锋利的刀或者钝刀,都能够轻易切开手指的皮肤甚至肌健,所 以,钝刀并不更加安全。

不停测试。每一个步骤的结果都是可检验的,或者可以通过与其他步骤的相互作用因而效果是可自检验的。我们需要在最初计划的时候就设定好每个步骤之后检查点,并且需要时时停下来检验。我们甚至可以不把检验理解为"停下来",而是把检验作为步骤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写代码时,我们有时会兴致来了写上个十几个函数,醉心于各个函数之间复杂(因而优雅和令我们兴趣?)的调用关系,然后在终于开始编译时发现里面充满了没 有预期的bug甚至总体框架的错误。我们忽略了检验测试。为当前迭代的成果 (还远不是最终成品的样子)设置好检验的方法。在用同一块木头雕刻或车铣出两个套在一起的环的时候,细分为五六个步骤,为了避免细瘦的圆环断裂,需要最后 一步才能成环和打磨。

3

4

在最后一步之前,圆环是木条,是十字架型,是方形粗糙的框子。如果你能从这些胚子里看到未来,当然最好,即使如此,你也需要知道在每一步,那些木头、十字架型、方型框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当前的效果与期待的差距是否可以容忍。

5

3.

看不到未来,看不清全局,没有足够的能力从一截木头中看出最终的模样,怎么办。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是不是就不能木雕?工程和科学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让凡夫俗子完成令自己都惊讶的任务。

解耦。

Lee Hammond 在 Draw Real People! [Draw Real People! (豆瓣)] 一书中给出这样一种方法,任何人都成能为精确绘制人像的画家。她 (?)提到给照片打上5*5的方格,然后细心*复制*每一个方格里的内容,不要管那里的东西是什么,是眼睛也好,是嘴巴也好,都不要管,而是想像,那只是 直线、曲线,这样弯那个角度的线,有轻重,有浓淡的元素。在她这里,画的元素不是骨骼肌肉、透视、情感,而是 点、线这样的元素。

元素(你甚至看成像素也未尝不可吧),与你所希望绘制的目标无关的元素,才是你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心的。这就实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解耦,也完成了各个部分间的解耦。

我现在还记得跟袁FY同学一起用MFC做电化学工作站的上位机程序。我说,咱们在这里添加一个自定义消息。这对于我而言,就是单一的一个动作,袁同学随口 就说,好啊,是应该添这样一个消息,一共分成三步。我当时震惊得都停了下来。确实是三个步骤,我也早就知道是这样,侯捷老师的《深入浅出MFC》里明明白 地写着。为什么我有的时候会写着写着突然忘了呢,因为我从来也没有把这一单位动作拆分成若干明确的步骤。更不用说理解这些步骤正是对整体动作的解耦。

以前我讲课的时候喜欢说,第一步、然后、然后、然后、然后,最后嘻笑着说"这就成啦",甚至就是从头到最后,中间没有段落节奏。我喜欢这种连贯一气呵成的 感觉,享受流畅的过程。后来我爱人和刘馆长分别教育过我,需要分成若干步骤,读者、学生和受众都更希望有若干点而不是整体。这是部分与整体的解耦。

木雕经常要把木头翻过去倒过来,以便于行刀。这时,穿过木头看本质看未来,就更难。但是,如果你翻转之前划上一道线,告诉自己,我要在这里刻一个这样弧度 的表面,从这里到这里,这样就简单多了。我们不需要看到未来,只要能看到此刻,我们不需看穿木头,只要看到这一层。世无天才,有巧妙之法。

在软件工程中,我们把用户的愿景把需求"降维",分解成互相之前的关系由spec规定的模块。这样模块的实现者就不再负有了解全体大局之责,不再为战略失 误负责。如果他实现了spec而总体拼接效果不佳,那是划分模块的人的责任;如果他的代码跑起来不符合spec要求,那才是他的责任。把战略失误推给战术 实施者,这是常见的糟糕手法啊。所以我希望,所以谓协作配合的第一步,不是协同,而是分割、确定边界,解耦。

为了避免涉及全局,在工艺上有一系的手段用于解耦。画家要求精确地画你所看到的,而不是你以为的。要求你把一幅画上下颠倒临摹,要求你不画物体而是画它们 之间的空隙 (阴形) ,这些和要求只划每个格子里的点线一样,达成了局部与全局的解耦。程序员关注的,是spec,而不是需求。不是把自己放在大潮之中,而是割裂上下文,割裂 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沉浸在当前这一时刻的短期目标之中。

6

4.

工艺过程。有些东西,如果不看过程,只看成品,我们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巧妙,或者如何简单的。The Art of Whittling [The Art of Whittling (Woodworking Classics Revisited) (豆瓣)] 1930年的小册子,只有91页。作者提到一种奇特燕尾槽,难以想像是如何拼装的,他说是一个经典谜团。但是当作者提到,这一结构是先做一般的燕尾槽,然 后再切割成这样,你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啊"直拍大腿了。瓶子里有把椅子,不是在椅子外面吹个瓶子出来,而是椅子是天鹅绒或羽毛的;瓶子里有艘船,那船的每 节桅杆都是放倒了装进船子,然后用线在瓶子外面把桅杆拉起直立的。

7

8

这是工艺过程。就像现场观摩代码的生成,读github上一个开源工程的演进,观察一个人 (比如自己)的成长,与直接把进度条接到最后,看好人如何把坏人绳子以法,愉悦和理解之深刻都是不同的。

雕刻一件作品可能需要1000刀,或者500刀。写一个小项目可能需要1000行代码,调用20个不同的库函数,声明和维护15个变量的状态,50个分支 和循环。所有这些,所有这一切,都是乘法 (逻辑与)。如果一个小小的瑕疵,可能整个大厦就此倾覆。这也是工程师为什么最好是强迫症,或者职业把他们塑造成精确、严谨、刻板。因为当你完全发挥你的 极限工作,活着本身就已艰难,根本没有心思逗乐游戏。

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在于这1000刀,每一刀他都比你快一点点,在于这1000刀,他能做到没有一刀犯错,在于他能比你少切削800刀而得到相同的效果。 在于他是一个更全栈的工程师,不仅能刻各种角度,能充分发挥各种刀的长处,他还能把手上的破刀磨成刚好锋利,时时锋利,而你以买代磨。在于他能用剃须刀片 用瑞士军刀改造出一把刚好合手的劈刀,而你需要等网购来的专用工具,时间在等候优秀工具中流逝。

在于他能够耐心等待油漆干透,然后打磨,然后刷上新的一层,然后再等待。他知道什么时候必须等须,不能强求,质量、范围、时间、代价,不可皆好。

在于他知道顺着木纹下刀或横截纹理,在于他预计到这些纹理可以在最后成品中表达特别有意思的效果,而一直保留着这一平面。在于他知道只有纵向的木纹才用作 为马腿支撑木雕,在最初这一点就改变了很多选择和方向,你甚至还没有看到他把刀从鞘里拔出来,巨大的区别就已经开始积累了。

在于作者说木雕猫头鹰是5分钟工程,杂志记者说她花费了1小时。而我,花费了2个小时。
9
5.

美术老师告诉我了,素描什么的就别指望了,没啥希望,也没有那个时间。我明白自己也只能停留在自得其乐的程度,专业、高手,甚至初学者、入门之类的,都距离我太远了。我知道,画得像刻得像什么的,并不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从来也不是,甚至并非入门的标准。

当年,我爱人的英语阅读书的扉页上看到她写着,"不为无益之事,如何遣有涯人生",当时我很受触动。我们经常在接到一个任务和目标时,首先质问,"这有意 义吗,这能成功吗"。这是我们走向一无所成的第一步。不踏出第一步,我们甚至连都闻不到意义和成功的气味,连失败的资料都没有。

没有目的,不在乎意义。

我沉浸在每一切削之中,沉浸在观察木质纹理在层层显现之中的变化,沉浸在锻炼时汗水呼吸和心跳的感受观察之中。代码一行行生长,模块按我的预期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数据开始庄严流动,电压和电流和光强和所有的信号帮助我感知。世界按我手的指向呈现出本来的样子。
10

11

12

13

Big Book of Whittle Fun [Big Book of Whittle Fun (豆瓣)]

似乎即 手工木雕[amazon.cn/%E6%89%8B%E5%]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杨贵福 - 知乎专栏]

[杨贵福 的专栏]

[giftdotyoung.blogspot.com] 我本人也访问不到了,blogspot暂停更新。

你喜欢过的,变了

8d86f2c290ad6735f6e4c606ad7df64b_b

1. 为什么我不用QQ,不变的理由
这是个老话题了,可追溯至2007年12月25日,从那开始经常有人问我,"你为啥不用QQ呢"及QQ的诸多好处。

起因,是因为与QQ合作的珊瑚虫版QQ作者soff因为一二三四罪名被跨省拘捕并处以刑责。作为一个也写代码的人,我感到深深恐惧,决定永不使用QQ。我 不认识珊瑚虫的作者,也与我是否赞同他的做法无法,我也没能资格赞同或反对法律对他的触发,纯情感导致的个人选择,我向所有QQ好友发送了这条消息,我将 永不使用QQ,八年已过,言犹在耳。[http://newsmth.net/nForum/#!article/SF/131764],"杨贵福通信方 式变更"。

八年多来,因为不使用QQ及QQ群,为我的同事、我的学生,还有我本人,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就像所有的选择一样,我当然知道这样做是有代价的,有时代价沉重。如果你也已经工作了,就知道拒绝领导要求,无论什么理由,不使用指定的通信工具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有时我说,我有宗教信仰不能使用QQ,就是 不用QQ教。跟飞天神面教有得一拼吧。有时我说,就是不喜欢QQ群打扰我工作。有时我说,单位没有为我配备一台机器专门运行QQ,我的手机和我家里的计算机是我个人的。

后来,珊瑚虫的作者刑期已满,我也看到了新闻。但是,我也不能再使用QQ了。

这时的原因,一是因为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劝我使用QQ而被我拒绝的同事、师长、同学,如果他们知道我改变了主意,是我对他们的不尊敬;二是因为,我无法补偿过去那么多重要的事务中,因为我不使用QQ而为别人带来的不便。

有人打趣我问,为啥你可以用微信呢。非常简单,因为我当初的誓言里,我将永不使用的是QQ,而不是腾讯公司产品。事情上,虽然心理略感不适,我在这几年里 偶尔也用过QQ邮箱。所以,承诺兑现不易,不能轻易给出,内容也要谨慎。因为你一旦给出承诺,它就不再是你的,而是属于所有接收到你承诺的人,他们因你的 承诺而做出的决定,你都有一份责任。<Getting Real>说,"Bottom line: Build products and offer services you can manage.  It’s easy to make promises. It’s much harder to keep them."

2. 也许他们都没有承诺,比如有道词典

我曾经很喜欢用有道词典,两点原因。

一、在有道词典被网易收购后,保持了原有简洁的界面,没有像很多门户网站那样把一个好的产品藏在几百个链接里面,用户要点三级才能找到。虽然有道新闻、有 道云笔记出现了,但是有道词典一直可以用[http://dict.youdao.com/]进入。他明白作为用户,我根本不关心有道词典是谁家的,在百 货大楼的外面写上类似"某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称,对于顾客是非常莫明其妙的。我只想要不变的承诺。

二、有道词典以前我用金山,有道比金山的广告少,无论是刚进入,还是查询以后。

我经常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dict,然后回车选择自动补全;然后输入要查询的单词,回车出结果。两步。

最近几天,有道词典开始频繁弹出窗口,好心地建议我安装 APP。需要用鼠标找到X,点击,然后才能继续。

有道词典不知道,我早就安装了APP,在手机和平板里各一,而且已经用得还算喜欢;我还知道,即使此时我再买个新手机安装APP,有道词典也一定不会知 道,他会继续好心地建议我安装。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在PC端这么急迫地推广移动端的产品,打断查单词这种只有不到20秒的动作,插播一条必须2秒以上才 能关闭的广告。

情怀哪里去了?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个小子要巴巴地大清早跑到列农家门口把他一枪打死。因爱生恨吧。忍了几天之后,我终于从浏览器地址补全里删除有道词 典,准备过几天把手机和平板里的APP也删除掉。全面安装 bing词典 [http://cn.bing.com/dict],我试用一段时间了,界面简洁,挺方便的。

我所期待的,不是更好的服务,不是更贴心的猜测,而是 一 如 既 往。一如既往就很好,就很不容易,改变往往包藏着别的动机。

3. 人人网,你是为了我的安全么?

当年人人网正火,我用得心情舒畅,每天偷菜,隔几天发贴,还有一大堆好友,数量直追周治国老师。某天人人网告诉我,为了我的安全,需要我提供手机号,然后 是繁琐麻烦错误百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错误也表明,它不是为了我的安全,而只是为了得到我的手机号。所以我不再人人网玩了。当然的贴子在这里,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article/details/7779174],我提到----引文开始我决定注 销人人网的账号,这实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这让我想起来小学和初高中老师。

笑呵呵走过来,对你说,"唉呀,这不都是为了你好么。"

绷着一张脸,对你说,"你的同学可都同意了,就你,怎么这么没有集体观念呢。"

拍拍你的后脑勺,对你说,"你看,这么长时间积累的东西,你舍得么?"

我恨不得穿越时空回到这些老师面前,回答她们的问题。我舍得,舍得抛下一切,以避免更长久的胁迫。----引文结束。

4. 那些美好的公司,他们可能确实没有承诺过

google当然关闭reader,我说"云服务就是个渣:云服务或者google reader有多可靠"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article/details/8675402]。

传说google很明确地提到他们准备把大家都强迫到g+上去。这个传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google很干巴巴地说,他们打算关闭reader这个 服务,我猜他们当初的条款中就明确提到可能会是这个结果。王朔笔下的小流氓常对女主角说,我可不喜欢你啊,你别追我,追我我也不负责啊。大致如此。而且他 真的不负责。

我唯有认命,谁认我当初猪油蒙心瞎了眼睛,觉得就我能改变浪子让他回头呢。认。

后来google又说,他打算把日历 (calendar)的短信功能也关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啥?"好吧,我也认。当时GFW越来越高,我为了能够使用 google calendar先后换过三个手机 (比此前所有的手机数量都多),新手机因为不能访问calendar就被扔到抽屉里。我追随google calendar到当时尚能访问到它的4G网络,才买了苹果手机。然后4G网络也经常访问不到的时候,我靠翻墙订日程,然后盼短信。

短信功能没了,我放弃了 google calendar。决定放弃是个漫长的过程,持续了几个月。最终我开始删除日历、转换到新的日程软件的时候,我面对计算机长久地坐着,叹口气,删除了过去和信任。

后来google说,他们打算把picasa也关了。我愣了一下,不再关心细节。如果他从来没有承诺,我也没有什么抱怨,也没有什么希望。

类似的,kindle默默 (偷偷?)地升级了屏保,由情怀变成了广告。好在打开书页以后依然如旧,封面广告可以忍。不过,在此之前,亚马逊出售过一款kindle,屏保有广告的, 是更便宜的,也就是说,没有广告的是更贵的。原来没有广告的现在变成有广告的了,不知道亚马逊是根据哪些条款。我得承认,我是个懒惰的消费者,我没有去查 条款,只是在心里给kindle减分而已。

5. 我们可以相信什么,我们愿意相信什么,信仰和誓言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也太事儿了,这些许小事,无所谓吧。

每个信条的改变,每一个承诺的抵赖,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你可以允许别人,这是宽容;但是当你要求或希望别人允许你背叛,性质完全不同。你的价值,就是你 的承诺的份量。谨守承诺,不会增加一分,背叛承诺,一文不值。承诺是黄金制成的,不能触摸,经凡人之手,哪怕一次,就只是灰烬。

科幻作家星河先生,也是SMTH笑话讨论区常驻小黑屋的用户。他一次跟人讨论,提到:你们曾经发誓 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不是都忘了。底下回帖一片哄笑,但是我读到星河先生很严肃。

我在读帖的时候在想,如果你轻易地就说"那些都不算",那么,哪些才是算数的,什么是可以相信的,你的什么形为是可以预期的,你个人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所以,古代知识分子期待王莽在未篡之时就死去。所以,我当年曾经为我年轻时喜欢的歌手孟庭苇设想过多种结局,并以为她年纪轻轻就死去是最好的,后来闻讯她 准备修佛,后来嫁给了高中同学,都不错。"自古美人如名将,人间不许见白头",从这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角度吧。周迅嫁了演员,我觉得不错,各位同学觉得 范冰冰嫁李晨如何呢。好吧,我们至少可以有理由设想,她们嫁给了爱情吧。

另外的一些呢?唱着清纯的歌的人,突然说这些也就是谱子歌词;你喜欢过的,变了。就是这个感觉。

6. 单纯的你,一如既住

豆瓣前几天发布了一个广告,情怀什么的。我看到不少人在网上嘲笑,还有人提到,这些太不关心大众的口味了,你们这些抑郁症和文青们就窝死在那里得了。

一如既住是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当外界纷繁变化。商业可能有各种变化的要求,但是情怀应该坚持原本的,不忘初心。我仍然希望在那里标注我看过的书,我看过的电影,偶尔评论。自己的情怀,标注而不是展示,不关心别人,也不追求被关注。不关心世界,也不关心大众。

我曾经请教过科幻编辑和作者们,为什么国外的科幻杂志读者也只有2000人却可以坚持数十年,而我们的杂志读者数如果不达到几万 (?)就办不下去。几位当时指点我的原因略去,我当时是想幼稚地质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做大做强,继续做个原有规模为承诺过的用户一如既住服务的小站,不好 么。支付宝就非得也成为社交工具么,不攻略全国全世界就心里痒痒,这是什么传统衍生出来的情怀呢?

对了,我不在豆瓣发日志,因为它审核过我,不许发表,[http://blog.csdn.net/younggift/article/details /7078445]。虽然这是一篇挺技术的文章,但是我没有怨言,因为被审可能是因为这篇的最后最后最后一段提到了GFW这个关键词吧。我没有怨言,因 为,豆瓣没有说过什么都能发,它早就审核日记了。因为,他以前也没有做出一副"你来吧,我对你可好了,什么都能发"的态势。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你真认为这是爱情和浪漫么。同学醒醒,这是承诺。
68e4c307148db48acdfa24e615a12742_b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我本人也访问不到了,blogspot暂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