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我一直坚定地相信,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归结为个人,而不可能是集体活动。如果没有这样坚定的信念,脱离了人群和环境的支持,很多人都不会有足够坚定的意志持续行动吧。
由人群这种外在力量支撑的决定,容易在表现不再光鲜或者支撑不够坚决的时候放弃。当我们计划放弃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为自己开脱,找各种借口,让自己有足够的理由放弃,并且不会因此而质疑我们一如既往的完美。所有借口中,最容易的是当初的目标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或者整体的路线就是错的。比如,挺着大肚子,生活得也挺好的,或者,贴子说了,人类是要保持一定的体脂率才是健康的。比如,熬夜也不错啊,只要能保证充足睡眠。至于我们没有实现当初的承诺,因为承诺都是不必要的,因为整个技术路线都是错的,所以当然不必兑现。更重要的,我们不需要因为没有兑现而怀疑自己。当我们的努力不再坚定时,在人群中,也很容易找到支持放弃和反对继续努力的依据,因为所见所闻不过是我们希望的。
所以,我一直警惕人群,也警惕自己。我当然知道人群的正面作用,虽然并没有经常亲身感受。我警惕人们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他们有资格正面评论你,你因为他们的正面评论而感动而努力,他们当然也就有了负面评论你的资格,你也可能因为失去外在的支持而放弃。就像女性在职业工作中拒绝男性评论自己的容貌,不论对方的评论是漂亮还是丑都是一种冒犯,因为评论本身表明具有这种资格。而职业工作不涉及容貌这一属性,因此不应谈及。
在锻炼10年之中,当然有负面的评论,甚至早于10年之前的史前时代就有很多。不过,本文只想谈谈那些具有正面促进作用的,以此表达感谢之情。
我初中的时候跑步,我妈就负面评价过。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表现出不需要那么多睡眠,晚上十点十一点睡,早晨四五点起床,沿着公路开始跑。回家以后在墙上垫本书,咣咣用拳头砸。当时我坚信电影和书上杂志上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苦心人。夏练三伏,练螳螂拳把膝盖跪青过。冬练三久,苦心所收获的痕迹,至今还在,两手的中指末节肌健与骨节分离。那就是用拳头打墙上的书造成的,当时还不明白拳头硬人家不让你打也是白扯。不记得我妈对我打墙的差评是不是这个道理了,不过她反对我进行这项训练我记得。因为她说,"早晨四点,你就把墙砸得咣咣响,让不让人睡了。"我嘴上说,"墙这么不结实么",心中窃喜。后来手疼得实在不行,我姥已经开始要给我找仙人掌还是芦荟之类的粘上了,功夫就此作罢。
锻炼中的差评总有,有些有道理,有些没道理。有些看似没道理,但是训练的伤害可是真实可信的。不过,深入研究以前,你也不知道哪些有道理哪些是瞎扯的。不相信私教,也是这个原因。有些私教,可能还不如你知道得广泛和准确呢。如果有两三好友能够深入的讨论一下,可能更好。
(1)线下
邦哥。
邦哥以前是我的学生,现在成了我的师弟,仍有合作。他健身已经很久了,极有可能在我认识他以前就开始了。不过,我观察人一向马虎,一直没有觉察到。我观察人马虎的程度,早些年的时候看老师给一位胖姑娘让座,我还以为她只是胖。老师夫妇说,真是孩子啊,那一看就是怀孕了。
我确定知道邦哥健身是看到他吃东西。他吃酸奶、麦片、香蕉什么的。我说,"邦哥,你不用这么折磨自己吧。"他讲了一堆道理,然后说,"你们不懂。"他吃的这些,我现在也吃。
邦哥举铁,实验室也放了些装备,也可能是包师弟的。有哑铃、拉力器、俯卧撑架,还有个支不起来的引体向上架子。邦哥听说我训练以后提出过有几项我应该如何练。我指着他的胸肌说,"我老婆不希望我练成你这样。"邦哥掩饰着藐视,说,"老师,你想多了,你练不成这样。"实践表明他说得对。
邦哥长期举铁,有丰富经验。后来我练肩的时候就是他带我去买了哑铃,给我弹力带,教我侧平举的注意事项,压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耸肩。
邦哥听说我做自重训练,俯卧撑什么的。他说,你撑几十下也赶不上卧推一次啊,练那些没用。我说我练不了那些。"邦哥的意思是,男人么,怎么可能。关同学插话,邦哥你知道啥,杨老师那样的不坐轮椅就不错了。我做俯卧撑、练倒立,一概受到关同学的否定。这位关同学,也反对过我长跑。当我提到1000米达标是每个同学必须完成的时,关同学说,"老师你达标多大岁数?"
XL同学。
XL同学和我同一个办公室,他买了一堆健身设备。引体向上架子、俯卧撑架子、跳绳。还有啥,反正不少。互怼累了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会,颇有比试的意思。
他只跟我比那些不那么打击我自信心的项目。我见识过他的灵活敏捷,叹为观止。某次吃烧烤喝啤酒,我听到大家喊。等我转头看的时候,看到XL同学沿着旁边的块护坡刷刷就游上去了。那护坡立陡,基本垂直。我后来试了试静力缓慢上升,踩落脚点站起来以后,脸就贴在石头上。
他做乌鸦,还有L支撑,第一次就顺利完成了。这两项我都是练了很久才成功的。
zhumao同学。
zhumao同学偶尔来喝咖啡,来了就要求比试俯卧撑。在之前他的俯卧撑还挺弱,从一个两个开始的,现在已经相当有战斗力了。喝几口咖啡,轮流撑架子上来十几二十向个俯卧撑,对我很是有鼓舞的效果。尤其对方是平时可以在技术上互怼的同学。
技术上互怼的同学能一起锻炼,也是幸事。某次间隔很久的卡拉OK,大家唱歌,男同学们轮流各式俯卧撑。就是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夏同学单后俯卧撑。是我看到的第一个活的演示。另一位能做到的,是翟老师。他对我如何做俯卧撑也教益不少。他能单手我不能,正朝他的方向努力。
还有李记者和典同学。李记者除了技术以外,还有油画、机器人、小说,典同学除了技术以外,还有潜水、洞穴、啤酒、帆船。典同学自己抱怨过,很多人不知道的他的一项重要爱好,我单独提出来,读书。当他抱怨时,我说,因为你交友不慎,都是些你不能与他们谈起读书的人。我们三人常交流以上各项。因为爱好重叠并不广泛,经常由讨论演变为一人说,口若悬河,其他两人听着,心向往之。风大先生也徒步,主要靠每天上下班,keep的级别比我还高。我们也讨论健身之道和动作的诀窍。
图书馆的同事们还有YMH都打羽毛球,他们也都对我发出过热情的邀请。但是考虑到我的腰和膝盖,还有传说中几根断裂的跟腱,我都毫不委婉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纷纷说,只要你热身充分,并且不要争强好盛,就一定不会有问题。我想跟腱断了的几位,一定比我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听他们讲,绝不参与。
师兄ZGP跑马拉松,他和我讨论过平板撑哪疼。最近他还在跑。师兄GSY当年每天4000米,如果因事耽误了,第二天就要跑8000。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在跑。同学JJ练过跆拳道,是有段位的,蓝带或者黑带。同学ZG也跑马拉松,以前的学生GY跑半马。我只徒步,可以几小时十几公里地走而不疲劳。二猫妈一向有不错的速度,不至于拖得我太累。是的,如果徒步,而跟你一起走的人速度慢,会特别疲劳。这在我小时候跟我妈买东西的时候就发现了。二猫现在的速度也相当不错,必要时可以一路小跑而不喘。她们二位还担任我的陪练,包括替我对练后背的项目拍照摄影,指示肌肉发力的情况。也兼任负重,公主抱以后深蹲,目前重量还算适合。
(2) 群
我一向不喜欢成队训练,从军训到早操。还有体育课前的热身跑,一点也不觉得在这些项目起到了任何作用,除了组织纪律的表现有所提高。俯卧撑和keep的时候,我经常在午夜以后,练完再来杯咖啡。
在《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群里,我忘记什么契机提到过规律健身。事实上,接触这本书,以至后来参与教学团队,最初的原因,就是在网上教案节选里,我看到了作者邹欣老师提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练与学员的关系。除非学员自己锻炼,否则绝不会长肌肉。深以为然,并且这是我一直想说而没有找到表现方法的深刻比喻。当时折服,就买了书看。
后来叶卡编辑提议,你建个群吧,把教师和助教位拉进来。
我建了群,拉了些人,没几个理我。叶卡编辑发了群二维码,哗哗来了好多人。这个故事启发我,一是方法很重要,二维码邀请比发出邀请友好多了,二是带头人很重要。
这个群是冷淡风,既没有规矩,也没有约定。我甚是喜欢。有不少同学经常打卡。LJP、ZR、YK、NXX、LS、ZD、CB、LHT、DS、FH。我们对打卡既不赞颂,也不喝彩,没有鼓掌,甚少评论。大异不少微信群里热情(或虚假?)的氛围。我们就是沉默地锻炼,然后打卡说一声。偶尔的玩笑,固定节目,是过一段就有人问,ZD老师你最近又游泳了没?
还有位同学,谁来着,发过他跑步的心率。我感叹,如果我这么高的心率,估计已经死了吧。他说,这还真得看年龄啊。我才意识到,虽然同在群中,其实个体差异甚大。原本的基础、年龄,各自不同。那以后,我才第一次注意我在心率140以上有时会心率不齐,开始注意控制运动强度。群里的专家告诉我熬夜、睡眠不足与心率不齐的关系。以前只是以为有点难受而已,一直掉以轻心。现在知道这些,说不定真的因此可以避免几次过劳死,可以多活一些年呢。
在建群以前,原本我也几乎每天锻炼,锻炼项目和感受也是当天日志的一部分。就顺手把这部分日志发到群里。所以我打卡的笔记比较详细,里面有时有我的困惑。惊喜地发现,还有专家指点。你哪哪练得是不是有问题啊,哪哪要小心一些容易受伤,某个动作前的热身是这样的。在练背,以及避免引体向上和深蹲的伤痛,还有长途徒步中的肩痛,都令我受益匪浅。这是意外的收获。
这些专家是Zack,Milo,彻明哲,陈彦吉,宋延琨。他们都长期训练、科学训练,知识结构完整,细节清楚,而且积累了一大堆视频和图文资料。
我有些学生也加入了这些群,断断续续的。有的是自己提出的,有的是同学推荐的,有的是看到了我在同学们的群里发的二维码,看到了我在朋友圈里显摆训练了多少分钟。WC同学提到过,是不是把L哥也拉进来。我拒绝了,L哥知道这个群的存在,当时他特别忙拒绝过加入,如果我再拉他,就是暗示应该加入,在我看来是一种强迫。后来忘了谁拉的,反正L哥也在其中了。
有位以前的学生GY,断更了相当长时间,也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问。后来她回来打卡,有人说,好久不见啊,怎么这么久没来。她说,我刚生了孩子啊。我们这个群的风格大抵如此。
君子群而不党。松散地聚焦,不以利益,而以兴趣。
(3) 训炼效果
前年体验的时候,说是有脂肪肝。去年说是减轻了,只能算脂肪沉积了。这两年,血脂都略高于上限。我看起来一直不胖,骨架细所以体重也轻,脂肪肝的时候BMI也在正常范围内,全身的那点脂肪可能都长在内脏上了。
群里专家告诉我,熬夜会提高血脂。我的在打卡中加一句"午夜前完成训练",有督促效果,虽然并非每次午夜前完成训练都能接着就睡。
我还调整饮食。中午的麦当劳还是要继续吃的,不然饿太快,不到上班点就开始饿得不行。食堂的伙食实在不适合我,肉的密度太低。教工食堂自己打菜,如果我只挑肉,大家会另眼看我吧。我每次去教工食堂,打饭菜都堆起个鼓包,是一般同事的三倍左右。当时很撑,下午还是饿。我调整了半夜那顿,也就是第四顿的内容。由完全的正餐,改为酸奶、麦片、咖啡。后来还在二猫妈的大力鼓动下加了一勺蛋白粉,据说是一个鸡蛋的量。
前一段感觉自己瘦了,去抽血,血脂已降低到远低于上限。脂肪肝,估计不会有了。
抽血的时候医生开玩笑说,你是运动健将吧。我一向瘦弱,而且喜欢穿肥大的衣服,以前甚少有人说我壮。锻炼以后逐渐有人指出训练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比如长久不见的亲戚朋友。我偶尔露出肱三头肌的时候,不少人指出过,这是肌肉长反了吧。大家印象里发达的都应该是肱二头肌。大哥指着我的大臂问过,你这是骨头折过接上了,还是肌肉。我说,这当然是折了,你见过谁的肌肉长这样。他很释然的样子。我大笑,是肌肉,你看这边也是这样,总不能是两边都折了吧。再见他的朋友时,他怂恿我,整一个,让他看看那块肌肉。其实别的肌肉都不明显,肱三头肌明显是长期俯卧撑并且跟手摆放的位置有关。
训练在身体可见的,以及不可见的心肺上所产生的效果,都并不是最大的影响。我初中长跑,还有高中半夜失眠体育老师指导长跑,都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只要努力,最终所有的艰难都会过去,成为回忆。长途徒步、俯卧撑训练、keep都告诉我,只有分散任务,长久的努力才成为可能。在一天内比别人多徒步3万步非常困难,如果分布在一周之间,就容易多了。同样地,如果有一天没有徒步,第二天想回来,工作量则十分巨大。
所有的训练都告诉我一件事,能做到这个动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这个动作本身。终点,从来不应该是目的,过程才是。而仅仅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做,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