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书,2-4

7. 毛泽东选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39360/]
s5804333
大约初二初三,迟至初三之后的暑假,我读了全本《毛译东选集》。尽管如同前一篇提到的,当时课本以外的读物非常短缺,短缺到我在1990年代读的不少优秀作品出版于1970年代,但是毛选并不缺。上一辈人普遍读过毛选,并且家里会有一两本。不记得我读的毛选是父母的,还是从同学那里用作文选换来的了。总之,那期间,我浮光掠影地读了毛选,还有《矛盾论》和《实践论》,还有挺厚一本完全不记得来源的毛泽东军事理论。为了反帝和反修的需要,连地雷制作反坦克什么的这种书也很多,我也看了。

读原著,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只有读原著才能更好地理解深刻的思想,这是背诵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服务"和口号式表达"你办事我放心"所不能达到的。

课文中也有毛泽东和鲁迅著作,在原著中也会看到,倍感亲切。在语文课本中,所以主要是作为语法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素材来学习的。在原著中,更容易关注历史背景,所反对的观点,用词的语境,段落的递进和逻辑关系。读原文也更完整。语文课本限于篇幅往往是节选,原作者显然并不同意。如果原作者认为砍成这样更好,他当年一定或这样处理的。可以想像,毛译东和鲁迅的这方面修养,应该比课本作者要高。

《矛盾论》和《实践论》用意就是哲学入门,特别适合我当时的年龄。《论持久战》这种原本是口头讲出来的而不是写成文本的,也让我对闻一多和《100个世界》《演讲与口才》以外的演讲有了最初的接触,不以情感而以说理取胜。当然,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居然能讲这么厚,这得挺长时间吧。对口语的容量有了第一次感性认识。

作为青少年男生,对毛泽东军事理论当然也是兴致浓厚。然而,里面并没有拼杀和勇敢,只有战术和战略分析。这本书,第一次真正解答了一个我从小的疑问。小学以前,我就指着小人书问过我哥,敌人/反动派/鬼子都这么笨,简直是掉转枪口,用大拇指向前推勾死鬼———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还要打这么久才能胜利。哥想了半天,我忘了他怎么答的了,不过显然没有说服我。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头几篇,就是井冈山斗争期间的。艰苦卓绝,不是用抽象的字眼,而是他的措施所应对的正是这样的环境。他提到,抓住白军不能杀掉,因为我军中识字的人都很少,要留下来写标语、教战士认字。当时的指挥员甚少能识字读命令的,还有很多连看手表的时间也不会。这样,怎么能在精确的时间精确的地点精确地按计划发动战役呢。他提到,游击队行进途中如果遇到百姓,要带着百姓随军行动,以勉泄露军事机密。我摊开那页停了很久,想,如果我是百姓,如果我不打算跟随呢,我的牛我砍的柴怎么办;又想,如果我是游击队,万一这个平民告密呢,或者挨不住刑罚呢。这样的疑问直到很多以后读雨果的《九三年》,我仍然犹豫不知道该当如何处理。当时的我,还想不到,如果强行带走,百姓对军阀至少有个交待,可以少些麻烦吧。

读毛选有个直接的有利效果,就是政治课。高一开始学中国近代史,或者叫做中国革命史。那届的书本极尽友好,写得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同学们觉得不错。对我而言,也就一般般。我能看出哪一章是从毛选的哪一段里演化而来,可能还照顾了青少年心理。曾经沧海,读了原著以后,觉得解读也就是那么回事。后来直到考研,政治课里毛概的部分也不用太复习,大致还记得哪个问题对应于什么历史时期,要解决的是什么矛盾。所以就有精力去关注那些后来被一些同学遗忘了的细节,比如历史和近代史课本中都有明确原文提到国民党在正面抗日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课本里的东西,不出毛选左右,老师讲课偶有惊艳。有一次讲到七七、八一三,讲到中国对日宣战,老师当堂慷慨陈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隐约记得当时全班鼓掌,讲得太好啦。然后老师说,这是蒋介石的声明,他当时代表中国宣战,是我国的法定政府。

读完了四卷本,第五卷就找不到了,或者看不懂了,所以印象寥寥。

8. 幸福之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77487/]
s10384919
罗素是个妙人,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诸多认识,特别是价值观方面。

他告诉我,幸福是可以追求的,追求幸福并不可耻。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为他人做贡献,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光荣""外表的美是短暂的,内心的美才是永恒的"。这些对有些同学来讲,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对智商情商没有那么高的同学,除了这个,另行建立一套价值体系,或者表里不一地生活,是极端困难的。人,到底是社会的工具,并以此为荣,还是有自身存在的目的。如果人就是目的,这个目的又是什么。罗素似乎受到了伊壁鸠鲁的影响,幸福可以是人的目的之一,虽然并不一定是全部和唯一的目的。

他告诉我,幸福是必须经过追求才有可能获得,而不是天赋的权利。有些人误解自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生而有之,认识不到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代价的,参见《钢之炼金术师》。如同自由一样,幸福也是需要努力的,罗素在标题里就用了conquest 一词。

他告诉我,沉溺于自我,是不幸福的来源。他告诉我,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作为左派,他相信劳动和思考会带来幸福,似乎也相信个体的提升和对世界的觉知。

罗素在年轻时,总是想着自杀,是对数学的狂热,也许还有黑格尔,挽救了他的生命。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救我于水火。也许他想着多解几道题,这个悖论也许还有个绕过的办法,那个难点的后面也许有什么深刻的道理,某某哲学观点如此鄙陋不批驳一下怎么能爽。这就是样,他活到了98岁,那些悖论他也没有解决,那些深刻的道理是别人发现的,又有了更多新生的哲学思想,把他本人的观点也淹没掉了。那些曾经是目的,可能都没有达致,但是,他活到了98岁。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