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就在那辆动车上D3115 转载

昨晚,我就在那辆动车上D3115
2011-07-24 15:13:44
列车在中途停下,广播说由于天气原因,列车暂时停靠。大家表示理解,稍作抱怨,耐心等待。延迟就延迟吧,安全第一啊。(外面闪电下雨啊怪可怕的!)等了蛮长的时间,车终于开始启动了。8点35分左右,某种强大的冲击波猛的袭来,好像一共撞击了三下。惊恐。我前面位置人的座位都被撞歪斜了,好在行李架上的箱子/行李什么的没被甩落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车厢内小孩子大哭。本以为只是小故障,稍停顿待会就可以继续前进了呢。不料紧接着车内的广播电路全停,只剩下黄色应急灯照明。发现地面倾斜后,大家慌了。
我在6号车厢,当时车窗外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他们说,我们在山洞。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一时半会儿肯定等不到救援啊。有人兴奋拍照片发微博,有人给家人朋友通电话说情况。前方车厢的几个乘客过来,往后走,大喊:"年轻人过去救人!有人受伤了!"我这才知道出事了。听大伙说列车出轨,后面车厢被甩出去了。我们被困在里面,车厢里的乘客说要自己走出去,有几个人安抚说咱还是等救援吧,走散就不好办了,铁路部门总会有组织救援疏散的。于是我们就这样等了一段时间。
天边的闪电不断,那光线照亮了天空,让人看见外面的景象。我所在的车厢正好位于一个隧道口的高架上。远方有房屋小镇,那边陆陆续续开过来一闪一闪亮灯的警车。有好多其他车厢的人已经出去了,走在隧道的边缘处。整个过程是无序的,我没有见到一个乘务员,没看见任何一个铁路部门的相关人员。全都是靠群众自发组织。
  排队走过好几节车厢,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周围全是陌生人。(车厢数字指示灯没有了)前面的人大喊不要拥挤,慢慢来。终于来到出口处了啊。倾斜的门距离地面有1米多高吧,下面不好跳,可落脚的地儿就只是二三十厘米宽度的水泥条,前后都是低下去的小碎石。T_T我还穿高跟鞋的啊好害怕。是一位男士扶我下去的。好心人很多,大家互相帮助相互搀扶。那会儿天不怎么闪电了,可还在下雨啊,头发湿漉漉的。山路不好走,撑伞也不方便。我拎着行李袋走在人流当中,突然感觉自己好无助啊好渺小啊,忍不住要哭。T_T每隔一小个路段,都有人自发站在路边用手机照明,提示。这边斜坡,大家注意了不要摔跤;那里有电线,大伙小心别勾倒。走过隧道,泥泞的田地,危险的地段,有热心的当地村民拉着我们跳过去。路真的好难好难走。
鞋上全是泥。
  最后终于到达平地。高架桥下面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其中,有神色疲惫带着行李的乘客,有忧心忡忡询问情况的居民,还有那些光着膀子的当地男青年,上去营救伤员。
劫后余生。
超市老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叫双屿。老板人很好,我的手机不够电,在他这儿充。几乎每一个在这儿停留的人,都要惊心动魄地讲诉一下他们车厢当时的情况。有个满身泥泞的胖子,他说他是15车厢的,(不是15就是16)他们车厢的人只有6个爬出来。我看见村民/官兵扛着担架往外运人,其中还有一个二十岁来岁穿短裙的女孩子趴在担架上一动不动,满头血的中年人……看的我难过忍不住飙泪。
断落的车厢是14,15还是15,16车厢吧?(反正就是一等座啊。前几天我老妈在QQ上说我老爸去给我买一等票了,我当时正好有及时看到信息,我说"不用了吧才3、4个小时的路程,还是普通票好了。"爸爸都已经出门了啊,老妈CALL他才改买票的啊!!!如果当时我知道老爸已出门我肯定会说"那算了算了一等座就一等座吧没贵几块钱",还好我妈没嫌麻烦给老爸打电话,还好我爸没坚持买一等票。不然!我就在掉下去的车厢里面啊,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的人可能就是我啊!!!非死即伤啊!!!!!!!可能大家真的永远也见不到我了啊!!!)心有余悸。
  出租车坐地起价,我和路人拼车,一辆车290元。我们交换了电话名字,她们一个姓温,一个姓胡。(之前笔误,是女字旁的"她",两个女孩子。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隐喻意味。)患难朋友啊,以后要联系的!回去已是凌晨一两点。爸妈都被吓到了,妈妈说如果我出了什么事她也不要活了。(老妈本来在车站等我,说八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她发现她的鞋子前面装饰的花儿不见了。她心里突然感到空空的,就一直默念菩萨法号,最后还是找着了它。完好。最后,女儿也找回来了。好像有冥冥之中的那种意味啊。)
  这个事故已经改变了我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好好珍惜每一天!要好好爱自己啊,这样才对得起爱你的人。昨晚它也让我看透了一些之前看不懂的人与事,在大灾难面前,它们显得不重要了。不要为那些不必要的人/事伤神啊。幡然醒悟!!!
为那些在事故中遇难的人祈祷。愿他们来世一切安好。 后记:原订于7月26日的动车回杭,现已退票。坐27号的长途车回去。早上看某个电视台的新闻栏目报道,里面说,要对下面3类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一是受伤乘客,二是乘客家属,三是是医者与救援者。
怎么可以遗落我们这些灾难见证者,差点就发生意外的乘客呢?我们受到心灵创伤一点也不小啊!到现在我还没缓过来,闭上眼,就会看到昨晚的那一幕幕。心好痛。这个世界能不能变的安全一些,可不可以不要再有灾难了!

对于教材写法的一点考虑 转载

请辩证阅读。对于教材写法的一点考虑
via 宇宙的心弦 by Eagle Fantasy on 4/14/11有感于Matrix67神牛的这篇文章(强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我也发表一下自己对于教材编写的一点看法。1.对线性代数的吐槽(没学过线性代数的同学请忽略下面3段往后接着看。)我一直觉得线性代数用那种严格公理化的语言写成课本根本不适合初学者学习,一开始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我本人对很多概念的直观意义根本就是完全不知道。我们的课本是丘维声的《简明线性代数》,我在此毫不掩饰的表示对这本教材的鄙视:这本教材居然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讲线性代数的:线性方程组->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的进一步讨论->矩阵的运算->一大堆东西->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一大堆东西。这个狗屁顺序直接导致我前半个学期一直以为线性代数就是研究怎么解线性方程组的,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具体问题谁都会解,值得这么大动干戈的定义出这么大堆东西么。。。一直到线性空间那一个章节以前,我完全就不知道线性代数整个是在干什么..后来学的多了我才知道,其实线性代数就是研究线性空间和线性映射的嘛,什么线性方程组,根本没那么重要。一个更加合理的顺序是:先讲线性空间、线性映射,其中明确说明矩阵就是线性映射,然后再讲行列式,然后线性方程组只作为一个例子出现就可以了。然后在说说那个不靠谱的行列式。。我就不明白,国内的教材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居然把行列式放在矩阵前面讲,放在线性映射前面讲。?于是就导致行列式的定义居然诡异的用到了逆序对,一上来就来这么个定义我们怎么可能明白行列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的?!还有矩阵的概念,我们的课本引入矩阵是从线性方程组引入的,于是让我在前半学期里面就仅仅以为矩阵就是一堆排成了方阵的数而已。。。于是我就死活不能理解,为什么矩阵之间还能引入乘法,乘法的定义还能那么诡异?!非要等到后面学到了线性映射,我们老师才终于跟我们讲清楚了:原来矩阵就是用来表示线性映射的嘛。。矩阵相乘就是表示先后做两个线性映射嘛,之所以那么定义矩阵乘法,就是因为这样定义了之后,乘得的新矩阵确实能够等价的表示先后做两次线性映射。。。但是行列式到底是什么,课本根本就到最后都没有说清楚。还是Matrix67文章里的一句话道清了本质:"其实,行列式的真正定义就一句话:每个单位正方形在线性变换之后的面积"。为什么所有的教材里就不能把这样一句话放在教材里呢?!还有很多概念都没有讲清楚它们的直观意义到底是什么。有许许多多学经济或者学其他学科的同学,可能学完了整个线性代数也不明白,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研究这么诡异的问题。如果不是我们老师上课讲道它在量子力学里会体现出无穷重要的价值,我单看课本肯定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特征值其实就是量子力学里的算符对应的可观测物理量(这点可能不学量子力学很难理解)。还有就是迹(trace)的概念,我至今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定义这么一个量,我根本就不知道它表示了什么。于是我就既记不住它的各种性质,也不知道我到底在何种物理问题里会用到迹这个诡异概念。你说我都完全不理解到这个地步了,学这个概念还有什么用?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问了问身边的人,他们同样回答不出来迹是个什么。国内好多同学应该都会对此有共鸣,因为我们国内的教材都是这样对概念只下严格数学定义,而基本上不作直观解释的,于是就导致很多很多人学完了线性代数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理解数学概念的直观图像,其作用不仅仅是能够帮助记忆那些概念的性质,甚至可以帮助捋出证明思路,甚至都可以帮助数学家发明新的数学。可是现有的课本就是讲不清楚直观解释!2.对理论力学的吐槽但是,我忽然间想到,我其实也一直觉得理论力学课本只是拿牛顿力学作为例子去推导那些更加普遍的原理,让我觉得把握不住它的逻辑。而这样的课本的弊端,恰恰与线性代数相反。(没学过理论力学的同学可以跳过下4段直接往后看。)至少我见过的所有理论力学课本(北大自己印的课本、Goldstein的《Classical
Mechanics》),全都是大致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讲的:用牛顿定律推导出拉格朗日方程,然后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正则方程(即哈密顿方程),然后再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最小作用量原理(或者叫哈密顿原理),然后是再推导一些其他的比如哈密顿雅克比方程和诺特尔定理之类的。/*补充说明一点
朗道的《力学》确实是从最小作用量原理出发的。我可能当初没太看懂。但是我仍觉得即使是朗道的力学也没有说清楚L的定义*/如果说以上这些方程的地位是等价的,这么讲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正则方程和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普遍性适用于任何物理系统的(有人甚至认为适用于任何系统,比如说金融之类的也有这些方程),但是众所周知牛顿力学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是从一个特例推出了普遍成立的原理。于是我们其实只是拿牛顿力学作为了一个例子,稍微讲了一下在宏观低速的条件下这两个普适原理和牛顿力学是如何等价的。但是理论力学并没有指出正则方程和最小作用量原理在牛顿力学不适用的情况下是如何仍然成立的。尤其让我不能忍的是,拉格朗日量L和哈密顿量H在牛顿力学不成立之后如何定义,课本上都只字未提。于是我就搞不清楚整个理论力学的逻辑基础了。记得几星期以前我们组的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在任意一个系统内(不限于物理系统),随手推出了正则方程,并且据此说正则方程是普遍适用于任何系统的!一开始我并没有太跟上他的思路,只是觉得这个结论实在是非常神奇,还因此而兴奋了许久。后来我仔细想想就觉得越想越不对劲,他的推导到底用到了什么前提条件?要写出正则方程首先得有哈密顿量H,那么任何一个系统的H是怎么给出的?如何定义任何一个系统里面的H?于是我找同学讨论,有找那个老师问,最后终于明白了整个理论力学的逻辑是怎样的了:首先我们有一种信仰,那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总是成立的。即在任何一个系统(至少是物理系统)内,我们总能找到一个拉格朗日量L使得最小作用量原理得到满足。这就是L的定义式。有了L便可以很容易的定义出H。有了H的定义,就可以去推导正则方程了。于是那个老师的推导其实一点都不神奇,实际上就是从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导正则方程而已,而这在理论力学课上肯定推得滚瓜烂熟了。但是把最小作用量原理做为最基本原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并没有给出如何找到这样一个L的方法。于是在特定的物理体系中寻找合适的L便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核心难题。总之,到底哪个原理是处于公理地位的,那些物理量是如何在普遍情况定义的,在现有理论力学课本里都只字未提。于是,理论力学课本里缺少的,正是线性代数课本中让我觉得不爽的:那就是严格的公理化系统和严格的逻辑。3.结论所以现在想想,真正好的教材其实应该把要讲的内容写两遍:第一遍怎么直观怎么讲,尽量用最少的数学让大家明白研究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东西,要在头脑中有一个直观物理图像,然后讲的顺序可以按照历史上这些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来讲;第二遍就上公理化系统
严格地列出这套理论的所有定义和公理,然后按照逻辑的先后顺序推演出所有需要掌握的定理。于是我就有一个打算,等我也能教书育人了,我一定要自己写一本线性代数教材和一本理论力学教材,把我的这套理念发扬光大,让大家以后再学的时候少走些弯路。嗯就是这样。

为什么我们要一直深入底层

为什么我们要一直深入底层我们喜欢说啥啥东西自古有之。别的我不知道,不追根问底并视为美德,这个自
古有之。后人曲解过陶先生的一句"不求甚解",并且引申义远比原意用得更广
泛,可见一斑。老祖宗喜欢说"自然之理也",然后就不管了;后来喜欢认为老祖宗说得都是有道
理的,也不管了。可是,为什么那是自然之理也,那是哪部分自然的什么理,我们不喜欢管;老祖
说的为什么都可能有道理,我们也不喜欢管。有人引述陈丹青先生的话说,中国人的哲学是,X,不管什么烂糟的,先活下去
再说。有人引述谁谁的观点,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似乎我们只活在当下,只活下
去就行。至于以后,X。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今天,花了大半宿的时候,跟包师弟评估驱动程序开发的技术路线。以前,我们
的设备驱动使用driverstudio+vc6.0+ddk开发的。当时典典同学就劝过我,用
DDK吧,用DDK吧,driverstudio那玩艺的代码是不可靠的。我没听。时间总是太
紧迫,而众所周知,DDK的学习曲线贼拉地陡峭。现如今,有了新的需求,要支持windows7啦。windows7下连VC6.0都装不上去,
所以我去查替代品,说是用vs2008可以。顺便,我还看到,driverstudio的那家公司,似乎黄了。或者卖给了谁谁,然后
那个谁谁改做 云 了。QTMD云吧。netscape好好的公司就做了电子商务。不得不插感慨,技术好也只有被卖的命。这个世界,如果真的如偶像想让我告诉
学生的,前途啊,美好啊,我想说,那真的令人绝望。黑岛没了,我们说,那不过是游戏而已,做出花来能怎样。赛班没了,我们说,
那不过是个手机而已,做出花来能怎样。如今,driverstudio也没了。有的人可能对这个词不太熟悉。生产这个软件的公司,名字叫numega。这个名字
可能也不令你激动。他们的产品还包括BoundsChecker自动运行时错误检测用的,CodeReview源代码
级别的错误检测用的,TrueTime做性能评估的,SmartCheck做VB错误检测的。如果以上都不令你有感觉,以前还有个非常有名气的东西,叫做SoftIce,也是
他们的作品。那是真正的盗版工具和游戏加密啥的克星。ICE的意思是硬件模拟器,SoftICE的意思是就是那是用软件实现的硬件模拟器。当年,10多年前,我们用SoftICE破解游戏光盘加密,把它们安装在硬盘上,安
装在服务器上。我们按Ctrl-D切换到黑地绿字的界面--现在我仍然在沿用这样的风格,无比眷
恋--然后用bpx,bpe这样的指令设置断点。然后一行行一个函数一个函数地跟踪下去。直到找到在千百万行代码中,根据条
件跳转到可以执行游戏或者报告盗版的那行指令。然后,我们现在知道,开发这个工具的那家公司消失了。我们用以开发驱动程序
的那个工具的公司消失了。这,就是我们基于高级的工具,而没有深入底层所付出的代价。之一。当driverstudio消失,我看不懂DDK。当软件公司开始瞄准小企业,收取
ultraedit收取photoshop的版权费用,小企业只有两个选择。1. 花上大笔的钱,而且没完没了;2.从底层开发。凡是让你省时间省钱省学习成本的,一定是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终究是要收钱的。从底层开发,当然也有代价。比如,小企业没有能力养活底层的程序员。那应该
怎么办?买一个底层的产品,或者黄掉。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当某位同学由别人架设了环境,写出测试的hello world,代替你跑起来。我想
说,小心了,他还会替你取得学分--他的学分,不能分给你的。以后的工资也是
一样。深入底层,亲自地,然后从底层开始开发。从那里开始,这些工作是你的贡献。
这也是我告诉黄同学,为什么web程序设计没有前途的原因--因为它太简单,依
赖太多的工具,太顶层。在高层中,你所依赖的技术不稳定的因素以乘法而不是加法递增。建立在这样的
基础之上,一丁点动摇就会让大厦倒掉。你会做一个程序,只有在哈雷慧星回归那天的第10秒才能正确运行?可靠,就是当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能把困难与别人隔离开来,而不是传递下
去。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你直接地与基础接触,而尽可能地不依赖别人。或者,只依赖可靠的人。大哥在两三年前,喜欢说一句说,现在不说了,"这是底线,不能讨论的。"我们
怎么会有很多底线的。我们不是相信世界是依赖简单的规则可以推导而出的么。沿着这许多底线挖掘下去,它们是不是有共同的基础,它们之间是不是有矛盾。
向底层,我们有无穷的空间可以探索,这些更坚实地基础支持我们在其上建立更
稳固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算法,离散
数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高等数字普通物理。因为我们不相信任何人的结论,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要亲见亲历亲
自决定。然后我们才能为我们的决定负责。费曼说过,底层有足够空间。他指的是在原子之下,纳米尺度的世界和规则。其
实,工程、学习莫不如此。附:有同学收到过我的邮件,说你看的太细了。我得这样说,其实全文是:我对有的同学说,你看的太细;而同时,当你不知道原因的时候,我又会抱怨你
看得太粗了。是不是好象我既要求你看细,又要求你不花时间,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不是的。我的真正目的是:让你发现,什么才是重要的,需要细看,什么是可以
粗看的;粗看的东西,当发现需要细致了解的时候,又如何弥补。这些,也只能训练,不能传授。

桓仁,阳光极其灿烂

桓仁,阳光极其灿烂相机在旅游的头一天就没电了,所以只拍了非常少的几张。没了照片作为线索,
整个旅程似乎也支离破碎,成了很多片断。起得很早,披着长袖衣服准备上车睡觉。看见周同学穿了件砍袖衣服,露出两块
大粗膀子。跟小丁同学同坐,他的脚踝数次撞在车里一个突起的地方。后来换座,我说:"我
明白你怎么撞上的了。"他说:"你终于也撞上啦。""没有,我没撞上,我只是明
白了你怎么撞上的。"山势起伏盘旋,孙老师和李老师开始晕车。马老师一直坐在汽车的最后,值得佩
服一下。剩下的都是个人感受了。1. 比如没有好牙口,旅游是件遭罪的事。第一天晚上,曹同学说:"我今天中午就想知道,你都吃了啥。"我苦笑,"幸亏有鱼籽,还有豆腐。还有一种..."我比划那形状,大家说是鸡胗。
那东西虽然是肉,但是够韧,把我的假牙咯歪一小块。那小块被我抠了下来,不
然咽下去更惨。剩下菜都是鱼。有刺,我不会刷,只能看着。还有一种嘴里长了很多牙的,很凶
的样子,被大家分食了。很多同学不同的场合很多次劝我"这鱼没刺。"这让我见识了人类语言的含糊。"
没刺",其实是刺很少的意思。像我这种菜鸟,一根刺就足够去医院了。真正没刺的,只有鲨鱼。小时候我爸是饭店的,拿回过一条小鲨鱼,是不知整错
了冻在带鱼里的。真的没有刺。再没刺的,就只有鱿鱼这样的非鱼类了。后来,我对"原则上""基本上"总是心生畏惧。尤其是做项目的时候,用户跟你
说,"这个基本上没用",或者文件上说"原则上"同意或不同意。总是令人难以把握。就像因为看不清楚菜,我经常问旁边的好心同学,"这个是什么",我也经常问旁
边好心的同学,"他到底什么意思,是行,还是不行。"跟韩师姐说过,"指令要简短,意义要明确。"后来发现,说起来简单,其实跟人
类打交道其实挺难的。最难之处就在于,你不仅不知道他说是否正是他想的知
道,甚至听不明白他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只好像对待鱼一样,置之不理。2. 没有好腿脚,旅游是件遭罪的事。左脚后跟滑囊炎,所以不能长走。多长算长呢,2公里左右吧,就会疼。所以,当车停在某个地方,大家欢天喜地跑去山上、洞里的时候,我就找个凉亭
或者什么能有点荫凉的地方,看隆美尔和田中芳树。等大家回来,多半个下午,时间正好看一章隆美尔打意大利,再看一章田中的中
国武将。感叹德国一战时军人的素养,感叹隆美尔是个好作家,感叹鬼子对中国研究得太
充分了。四下一片安静,只有我的感叹,和那些专门我为讲述故事的大师。有时,阳光很
强,我戴着墨镜读,有时,我脱光了膀子,让风紧贴着我吹过。远山直立如屏,勾勒出很美的天际线,远胜于城市里楼群圈起来的天空。为什么脚疼还要跟着去旅游呢?因为脚是在单位统计完出旅游的名单以后才发现
有毛病的。在此之前,我已经承诺过确保去。如同"鲨鱼真的没刺"一样,"真的"会去就是"真的"会去。没有"真的"二字的时
候,我们也应该保证自己的话是真的。如果诺言的诺现有困难,那么,是做出承诺的人自己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
应该把困难传递给接受诺言的人。当然,万不得已这四个字,大家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你总是"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你的诺言又有几个人敢当真呢?3. 打水仗很好玩,漂流倒在其次。在大雅河漂流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骁勇善战的斗士。有撕碎别人雨衣的,有抢夺别人武器的,有非常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人脖子里倒
水的,有把船都扔别人船里的,有集结成船队阻击后来者的。有在陆地上等着袭击靠岸船只的,有不得不举白帽子投降的。各自对号入座吧。我的战果是折断了一把塑料飘,锋利的手柄在我右颊留下一道不知的划痕。这两
天正盼望不要结疤。4. 美好的日子都会结束,然后生活还要继续。晚上,我泡一包方便面,整或不整根火腿肠。这是我能吃的全部食物。小丁同学点根烟,我们开始谈人生、艺术和哲学。宾馆里非常黑,点亮所有的灯
也不能看书。外面倒是有些光亮,窗户上映着小丁同学的影子和一亮一灭的烟。无论谈的结果如何,第二天都要早起,去这里或者那里,爬山或者下洞。其实,桓仁是我妈的故乡。她说过,进那些洞原来都是不要钱的。所有的一切原
来属于所有的人,后来,只属于能付得起钱的人。大哥曾经嚼着烤串考问过我难以回答的问题,逼我承认"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是没
有足够依据的。但是,当可继承的私有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又如何保证拥有财
富的人不去购买他人的自由呢。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任别人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出卖一包方便面,夜色里扯淡
的自由。但是,如果大把的钞票摆在我的面前,我还能如此淡定么?如果同时发现别人都有大把钞票,而就我没有的时候呢?如果发现我承担着责任的人需要大把钞票呢。说远了,还是珍惜能嚼动方便面的时光吧。阳光留在我身上的痕迹正在消退。漂流的当晚,我的手背像戴了忍者手套,红色
的和白色的皮肤泾渭分明,呈现出方形的边界,连鼻梁顶都是红色,而两侧是白
的。而现在,我的肤色正逐渐恢复,慢慢沉灭在众人之中。桓仁的阳光依然灿烂,只是我们最终将淡忘这一切,只会奢望从城市楼群的缝隙
里能望到天空。然后,为了能比别人看到的天空多一平方毫米而窃喜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