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书2-7,牛虻&亚历山大远征记&白鲸

13. 牛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62162/]
s2743226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作品。如果我没有记错,伏尼契一度被标注为英国人,直到后来,也许是因为我国承认了爱尔兰独立 (?),她又改成了国籍。改国籍的时候,她应该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一向欠缺对女作家作品审美能力。对美女作家尤其是困惑,因为要欣赏的明明是作品,与作者的颜值毫不相关。如果由作家本人朗诵的话,也许声线更值得关心一下。再美,你能赶上那谁谁么,如果看脸,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她呢。即使不以美貌著称的女作家的作品,对我而言也难看得很,也因为她的心思过于细腻,远超出我的阅读能力。就像高等数学习题集复杂到了超出你我的智力,所以欣赏不能。

伏尼契是个例外,并不是因为她的作品格外不同,而是因为遇到的时机。我读《牛虻》的时候,还在青春期以前,几乎没有性别,心思比现在细腻得多。觉得牛虻很酷,当时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枪决的时候,被打了二三十枪还能再再爬起来,一脸嘲笑,招招手说,伙计们再来一轮,不过这次要瞄准点啊。你说酷不酷。到处都是通缉令和他的画像,却混在政府军当中搭便车,一起行进了很多天。你说酷不酷。他的生父,也是从小骗他培养他的神父,为了救他到监狱里劝他,对着耶稣的像无奈地伸出双手求救,他拒绝好意,引用圣经说,"声音再大一些,你的神听不清楚。"你说酷不酷。

当神父绝望地离开的时候,他对着牢门大喊,"神父,回来!"

牛虻,就是我的童话。鞠萍姐姐的微笑,一群跟我同龄的孩子扎揸着小手跑上舞台,兴奋而高兴地减着"啊",还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什么的,这些从来也没有能吸引我。除了,天地之间,就是有位大奔楼老师教各种小制作那个节目,能够吸引我。不过,这个似乎不能算作童话吧。直到四十多岁以后,我重读安徒生童话,忍着泪水的时候,才知道这些故事并不是童话,我读得太早了些。

牛虻占据了我整个识字以后的童年,也影响了童年以后的生活。当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再次见到《牛虻》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会质疑了。保尔对他的妈妈说,以后要拿下地中海,"让你们这些老骨头都到那里去晒太阳。"我想的就是,凭啥啊,凭啥你妈就可以地中海晒太阳,地中海当地人同不同意,如果我妈也去,地方够不够。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地中海在哪里,但是疑问已经开始有了。保尔出走,和初恋冬尼娅依依惜别,书里说他俩就那么就道别了。我心想,还能怎么地呢?后来二人再相见,保尔他们要求冬尼娅的波兰贵族丈夫下火车参与劳动。我也挺奇怪的,凭啥呢,他们不是乘客么,而且不是苏联人,为什么要参加苏联的劳动呢。嗯,可能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读牛虻则时间刚刚好。

现在回忆起来,牛虻真是个很任性的人啊,而且冷酷无情,得罪了他的人,一个也没有原谅。我有的时候也想,他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琼玛的感受么。他的原型是意大利独立运动领导人马志尼,说实话,我也没有看到牛虻为意大利做了些什么。也许原著写了,而我一点儿也没有印象。幸亏读得早,所以在此后的日子里,无限思念,但是不敢再展卷一览。

让那个年轻的倔强的,满是伤痕的脸,就这样留在我的记忆里吧。印象里的还有,他在临刑前抹了一把的脸上的血迹。

14. 亚历山大远征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0154/]
s21571245
这不是故事,而是真的历史。亚历山大是希腊的或者马其顿人,是伟大的帝王,征服了当时欧洲人所知道的全部世界,在征程之后留下许多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其中著作的一个,是埃及的港口,就是后来被凯撒放火烧了图书馆的那座城。

我对于亚历山大的感慨在这里,是以前的一篇博客。

远征的亚历山大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69104]

15. 白鲸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22680/]
s29675491
我在豆瓣上建了一个豆列,名字是"男性气概"[https://www.douban.com/doulist/38344229/],目前包括20部影视作品,还有3本书。如同这个豆列第一本书,理论来源的《男性气概》所说,这种特性是与性别无关的,只是因为历史文化的原因这样称呼而已。这个豆列并不包括《牛虻》,也许是当时忘记了,也许我认为牛虻的行为还是过于孩子气吧。

这个豆列中的每部作品,我给了非常简短的评论。《白鲸记》位列其中,评语是"疯狂的执着"。这是我所以为的,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有一些特性,它们并不一定是善的,并不一定对任何人甚至包括主人公有任何益处,但是我们仍然痴迷于这种特性。我们希望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也许没有勇气,也许这种特性的另外的方面阻止了我们。比如《飓风营救》,就是那个老爹一顿打架,把自己的女儿救出来的故事。我的标注是"能打架,爱家庭或子女?"爱家庭或者子女,是加了问号的。由外人看来,特别是由妻子和孩子看来,这一定是优秀的特性,也非常符合美式片子的价值观。但是身处其中,如果你就是那个男人,你还会觉得这种特性很酷么?还是能打架吧,这才是吸引我的原因。《谍影重重I》,标注是"冷静,训练有素"。如果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波恩居然死了,也并不改变我们对于他拥有这一特质的判断,他仍然是个英雄。只是,这种特质在俗世之中可能不那么有效了而已,魅力并不会减。《勇敢的心》标注是"自由,正义?",正义是打了问号的。事实上,正义与否,只是主角去努力的一个借口,一个出发点。我们要看的,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途中的贯彻的精神,在这里,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因为自由而放弃的那些东西,是使得这种品质令人信服的原因。

诸如此类。

《白鲸记》里疯狂的执着的,到底是亚哈船长,还是白鲸?我觉得,纹身的魁魁格、星巴克,甚至讲故事的以实玛力貌似软弱,也都拥有疯狂的执着这一特质。他们都是亚哈船长的另一个方面罢了。

这些英雄,也包括“男性气概”中的各位,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某个形而上的追求或者特质,是超出世俗考量的,甚至是超出自己的生命的。如果这种特质为了他人而不是自己,就更善一些,但并不是必要条件。寻找这个形而上的目标,对比和分析各种与目标有关的理论,体验这个过程,以及实践的过程。

白鲸,或者什么其他庞大的动物,一直以来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只是深睡了,在这个世界巨大的噪声中,在车辆鸣叫街市喧闹,在机房的空调和教室的读书声里,在各种气味和光影里,他深沉而悠长地呼吸,生怕碰伤手边某个脆弱的小东西。在深夜里,有时,你还能听到他叹息时的隆隆声。

"就叫我以实玛利。"

-----

《我的那些书2》这个系列到此结束。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早睡: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

早睡: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

儿童技能教养法,是我用,不是我的孩子用。看起来有点可笑,不过确实有效。

《儿童技能教养法》文字浅易,可能被有人认为不如整理成一张纸。并不是,也许结论在一张纸上,但是教育之中,过程必不可少。如果登山只看结果,不就是出发和登顶;如果人生只看过程,不就是只有生与死?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33
1. 问题

一直以来,早睡是个问题。早起并不难,无论睡得多晚,我都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在早上闹表规定的时间蹦起来。无外乎少睡,比如4点睡,6点起。

一直晚睡,并不是因为失眠。除了极其个别的时候,我长这么大,每天都能睡得着。无论是出差、跨时区,无论什么样的旅馆,什么样的枕头,我倒下以后都照睡不误,睡眠质量还相当高。白天的时候能抽空补觉,坐校车的时候能睡,马上要开会吵架以前如果有5分钟也能沉睡,然后瞬间醒过来。

人际关系简单,是能睡好觉的重要原因。每天要回顾的都是技术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如果心情不爽,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梦里杀人而已,也不会睡不着觉。睡不好的几次,是有蚊子不断咬我,我就一直做梦解方程解不出来,非常闹腾。

不过随着年龄增加,晚睡以后如果早起,睡得少开始表现出恶果,就是白天的时候头脑不那么清楚,口齿模糊。如果是常规任务还好,如果是需要点头脑的工作,质量就要打折扣了。

另外,晚睡也挺打扰家人的。

所以,我不太相信晚睡不利于健康。但是,晚睡,如果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扭曲社会习俗因而必须早起,特别是又打扰家人,是件麻烦事。

因此,需要早睡,避免晚睡。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40
2. 尝试过的方法

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寥寥。

通过早起,因此不得不早睡,这个方法根本不行。前面提到了,可以少睡,就是不早睡。年轻的时候,我能做到干脆接下来不睡,或者连续两天多不睡,就把时差倒回来了。所以,早起只是折磨了自己,并不能达到逼迫自己早睡的目的。

喝酒。晚上睡觉以前喝上一杯红酒,然后就困了,想想头脑也不清楚,就睡了。但是,困到不能看书,特别是不那么难,不太需要思考只需要记忆的书,需要喝相当多的酒。即使不考虑伤身体,也要考虑伤害钱包。那个阶段,3升左右的纯净水瓶,迅速攒了半瓶多红酒塞子。

疲劳。熬夜的疲劳程度与工作类型紧密相关。很早我就发现,看一夜书、看一夜电影、做一夜题、编一夜程序、翻一页贴子,这些活动的疲劳程度差异甚大。工作量轻的,比如看电影,年轻的时候我能看一宿早晨继续工作。但是,即使更年轻的时候,编一宿程序我也做不到,没有能力持续那么长时间。但是如果用困难的任务促进早睡的话,就得不停地做难的工作。你成天做困难工作的话,不对人生绝望么?

到点上床。算了,我觉得今日未毕,又爬起来看书的时候也有过不少次。

体力宣泄。累到一定程度就困了吧。高中的时候我们体育老师就教过我跑4000米,不累的话继续跑。说实话,是相当有效果的。嗯,只是怕累。

还在网上一顿搜索,有各种解释和妙招。最深得我心的,是说,不早睡是因为:觉得这一天过得没有价值,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活着。好吧,那就是干点有价值的活儿,非常难的那种。简而言之,没累着。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35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38
3. 儿童技能教养法介绍

《儿童技能教养法》源自芬兰,芬兰的教育公认发达而且有特色,所以应该是权威而有效的手段。按书中和另一本以故事为主书中的案例,甚至用于智力稍微低下的儿童,也仍然有明显的效果。对我而言,重要的是,据说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

这本书非常容易读懂,大部分是在介绍方法的15个步骤。这些步骤有人总结为一张A4纸的内容,还是在为每个步骤配了图的情况下,仍然只有这么短的篇幅。当然如果对任何一本教材深入理解了,抽出来的所谓"干货"内容,或者画成脑图,也就那么多。

有些东西,并非知识,并非知道了就能达到目的。有的,必须亲身实践,比如游泳、骑自行车、弹琴。有的,必须亲身感受,感受本身而不是结果,才是重要的。比如打游戏,比如读故事,比如人生的过程。

所以认为能抽成15步,我直接就看看15步,或者看看介绍,以书评代替阅读,是错误的。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29
5. 效果

5.1 直接效果

早睡,效果好得不得了。

原定一个月为期,中间被安排出差一星期。在这一星期中,由于飞机晚点什么的,一直后半夜2点睡,早晨6点起。这也是后来持续感冒的原因。这段时间不算违反计划晚睡,也不计入早睡,在一个月结束后又补了一个星期。这样,总计一个月早睡。

每天,特别是最初一星期,每天距离当天必须上床的截止时间,就开始紧张。提前就要把各种工作按倒截止时间倒排,越到后来越紧张。实在完不成的,就只有放弃,以便及时记录进度日志,git版本控制什么的。所以,24:00睡,就得定在23:40结束所有工作,剩下20分钟放松、洗脸、刷牙、脱衣服。

最初的目标是23:00入睡。因为晚上是要作为半个工作日安排的,23:00过于紧张,经过与支持者协商,在第一周未结束,大约三四天的时候,修改目标,改为24:00就行。

这种在截止时间到来前的紧张,是其他的早睡方法从来没有带来过的冲击效果。

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效果,我想了很多具体的办法。关键不是办法,而是当因为某种原因下定决心以后,办法自然会有。所以,动机是比办法更重要的部分。具体的办法,比如在晚上较早就把光照降下来,除了台灯看书,关掉顶灯。我家的顶灯特意非常亮,是可以只用顶灯看书的,比阴天的白天略暗而已。还有,不能吃东西。我吃东西慢,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再加上准备半小时,如果从午夜开始吃,吃完更精神,干点活儿就到了黎明。所以,即使饿也挺着,或者就喝杯酸奶什么的。坚决不能阅读。阅读非常花时间,一篇小短文,觉得不长,可能20分钟或半小时就过去了。而洗脸刷牙这些琐碎的工作,以为过了很久,不过五分钟十分钟。冲澡快的话,也就十分钟不到。所以,阅读的线索绝对不能开,除非是不打算睡了。这些小技艺对完成目的起了不少的帮助作用,不过,足够强的动机仍然是第一重要的。

因为早睡,所以早晨也睡不也更多,只能早起。早起之后没事干,在没有人打扰之前干些活,一天都轻松了许多。

早睡几天之后成了习惯,快要到点的时候,不是紧张,而是困倦。困倦促进结束工作,也安慰我当天确实努力过了,帮助入睡。

5.2 后续效果

一个月结束以后,也基本能保证早睡,表明"技能"确实掌握了。也有几次忘记了这个技能,不过,会幡然悔悟,最晚的一般也在1:00以前,只有两三次推迟到了2:00左右。以前,两三点是常态,四点也并不罕见。

5.3 意外收获

二猫听说我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训练,哈哈大笑,喊"爸爸要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训练早睡",特意多次强调"儿童"二字。然后要求她也用要这个方法训练新技能。她和我一起完成了15个步骤,然后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也成功了。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47
4. 儿童技能教养法应用于早睡

(我注意到序号颠倒了,故意的。)

步骤1 把问题转化为技能

关注技能,而不是关注问题。这与"正念"的思路是一致,不是关注于坏情绪,而是单纯的无批判性的感受。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情绪的,关注问题,并不会帮助解决。相反的,如果走迂回的路线,问题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比如转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此刻的焦虑感或者紧张感,至少这种感觉就不那么影响到你。

此外,书中也提到,"不"去做什么事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要晚睡,这种事情难以实现——不晚睡,那么这个时间干什么的,晚不成的工作怎么办呢,睡不着怎么办呢。而它的反面,早睡,是正面积极的,也更容易做到。

所以,不是关注问题,而是归结为缺乏某种技能。当我们有了这个技能以后,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前所述,早起是我的需要,不能做到的话,就是个问题。不过,如果从技能的角度看,早睡,才是我需要的。

不要以为需要为早睡想多少办法,有了这个动机以后,非常神奇的,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方法自然就会出现。

步骤2 商量学习的技能

就是早睡。稳定下来的约定,就是24:00之前关灯上床。当然也不玩手机,我没有躺下以后玩手机的习惯。

步骤3 讨论拥有该能的好处

可以早起啊,可以身体更好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增加啊。二猫和二猫妈都非常支持,觉得对她们也方便了很多。

步骤4 给技能起个名字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行为太傻太幼稚,非常抗拒。我们在最初参加ACM比赛时,赛队的名字就是随便的编号,A队B队,而且二者没有排序。我甚至没有想到把起名字的权利留给队员。直到在《构建之法》课程中,每次看到同学们给自己的赛队起名字非常兴奋的样子,队名也千奇百怪,才明白,这是投入的一部分。事实上,正是投入的开始。

我的早睡技能名字是: 冬眠。我希望我能像冬眠一样,睡得非常沉,而且冬天一到就钻到洞里。

步骤5 魔法宝贝,就是吉祥物,用来支持我的技能学习。

同上,我一度认为这非常幼稚。虽然私下里我有自己的吉祥物,但是,并不希望由老师和班集体指定,也不想与大家分享。这是非常自我的一部分,用于与伪仪式感对抗,保证个体和思考的独立。

确实会有用。我的魔法宝贝是 熊,会冬眠。

步骤6 支持者

我的早睡技能的支持者,就是二猫妈和二猫,她们需要在我忘记这个技能时鼓励我,按我的要求鼓励。不是否定,比如"你怎么又忘记早睡了""你昨天又没早睡"这种负面的评论。

为保证符合我的要求,干脆就是由我规定了提醒的暗号"乖乖熊宝宝睡觉觉"。二猫指着我哈哈大笑,她显然不承认我的宝宝身份。二猫妈问,"真的要这么说么?"我断然指出,"是的。"我,就是宝宝,你们每人现在就练习两遍,确认不会错。

支持者认真对待,执行者也就不敢怠慢。

步骤7 建立信心

支持者们要讲出为什么认为我能够学会早睡这个技能。要具体的事例,不能笼统概括地说"我相信你"。经验表明,越是抽象的字眼,越可能包含着谎言。真相和真诚都在细节之中。所以,要讲"你看你能做到keep多少多少天,能背单词多少多少天,能连续多少天不间断,所以一定也能做到早睡。"

在孩子面前公开我的计划,为了作为表率,我也不得不努力让这个计划成功。这也是一个动力。

步骤8 策划庆祝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以终为始",因为没有描绘学会这个技能以后带来的利益,达到的效果,对生活的改变,而是单纯的诱惑。如果完成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旅游、party、礼物,都行。多么隆重,多么贵重,取决于这个技能有多么重要。

我选了特别好的主动降噪耳机,虽然已经有一个了。二猫妈说,"值,如果你能早睡,这点代价完全不算什么。"二猫为自己选的礼物是长春周边一日游。我的礼物在技能完成后挺长时间才到手,二猫的礼物还没有兑现。但是,即使还没有得到,单是对礼物的向往,就足够推动努力学习技能了。

步骤9 技能的定义

指标,学会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不仅要口头表达出来, (如果技能允许),还要做出来看看。这种展示的过程,也是个演练吧,正面的实施的过程。如果能够成功一次,即使在演习中,也有利于以后的实施。更何况演习降低了很多技能实施的难度 (比如在愤怒时如何避免攻击小朋友,技能是走开)和后果。

步骤10 广而告之,步骤11 练习技能,步骤12 提醒 (放在步骤6支持者中了),步骤13 庆祝成功

这些我们忽略或拒绝了。

步骤14 把技能教给别人

就是这篇博客。

步骤15 着手下一个技能

目前,我和二猫都选了新的技能在训练,效果也还挺好。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练习我们的技能,正为新的礼物而努力着。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17
6. 接下来

接下来,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二猫妈也加入进来。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选择了新的目标、新的技能、新的奖励,努力中。

微信图片_20190617113545

我的那些书,2-6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 C程序设计语言

11.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48282/]

s1113106
每个学科都有几本经典教材,类似《圣经》那种。如果你读过了,并并不会因此就登天成仙,但是如果没有读过,一定被别人瞪着眼睛看,"你是~学计算机的么?"这个"是"字的字音咬得很重,无论说话的人是哪里的人,听起来都是京腔的讽刺。计算机专业兴起虽晚近,但是近年来大气侯之下日益近乎显学,所以人口也众。因此经典教材耳熟能详,龙书、虎书、鲸书、花书、西瓜书,也有用缩写的,TAOCP,CLR(作者们名字的首字母),CSAPP。都是九阴真经,删除了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两节。

还有一本,被称为 巫师书、魔法书、SICP、紫皮书,全名是《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我在开课的序论和推荐的时候,都要介绍,这是麻省理工大学30多年的教材。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学起来仍然会非常吃力,但是收获也是一样"非常"。

计算机系多是电子和数学两个系合并而来,学生的基础也是这样。我的计算机基础,是从物理、电子学,硬件的方向一路学过来的,后面就是编程序编程序编程序,所以数学和计算机理论的基础挺差的,是这本书领我入了门,学着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机器。从这本书开始,我才知道数据的抽象、过程的抽象、过程与数据的等价,在领域特定语言实现中让我觉得心里有底的那些东西。还有我曾经学过,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和理解的基础概念,比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如公理系统。

作为导论,这本书对我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展开。下定决定开始使用EMACS,因为它使用lisp定制。向算法的基础领域,读了像 Algorithmic Adventures 这一类书。向DSL领域,重新审视了以前学过的知识,部分重读了 Martin Fowler 的 Domain-Specific Languages。读CSAPP的时候,想着SICP。还有高纳德 (高博译) 的《研究之美》,如果没有SICP的基础,我是不会有勇气翻开的,虽然后来也仍然有太多没有读懂。事实上,此后的所有学习和项目,都从SICP的角度上观察一番。塑造了我在计算机领域的"世界观"。

全书一共5章,前三章是简单和基础的部分,后两章是高阶。我只学了前三章的时候,感觉就类似于郭靖刚喝完梁子翁的大蛇血,凭空添了几个甲子的功力。是这本书 (参与) 给了我勇气,跟HXL同学和ZJ同学一起实现了我们组最初的DSL,与包师弟一起写了最初的解释器。说服他们还有导师"就这么整吧,一定能行"的时候,我的背后站着的就是SICP。核心部分所花的时间都只有一两个小时,带来的效益都极其明显。对问题的正确抽象,特别是使用了高度强大极其有力的工具,就是那种把锤子用在砸钉子,把刀用来切割的感觉,把工具用对了的感觉。

我读中文版的时候,把书拆成若干小节,每天没事就看,用高亮笔、红色圆珠笔、黑色中性笔作注,还做了一点点习题。仅仅这点努力,就有了那么多的收获。无论是工程项目里的应用,还是展开的知识图景,于我,与其说是SICP作为导论注解和总结了后面我的所学,不如说我后面的所学不过是SICP的应用。

这么优秀的著作非常值得每个学习计算的同学一读。更方便的是,作者甚至还提供免费下载。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免费的是英文版啊。"只要你在计算机领域,无论是学术还是工程,你的未来职业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因此你总要开始从某一本英文著作开始习惯。这第一本英文原文著作,SICP就很合适。它特别合适的原因是,读起来非常非常慢,语言不是阅读的瓶颈,大脑才是。所以不会因为英语而产生焦虑,反正用汉语读也不会更快,语言带来的那点速度根本不值一提。汉语翻译也很好,是北大的裘宗燕老师的译作。

对于SICP这样的导论和基础的教材,有不止一位同学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是不是讲的ABCD (此处用这位同学曾经学过的一些术语或者经验替换)。答案是: 不是。是什么呢?以你此刻的经验一定不会明白的,或者是我没有能力讲清楚。就像只学过四则运算的小学生也会想,微积分讲的到底是不是更大的数的计算呢,一百位,一千位,一万位的大数乘法么?

在传说的故事里,高潮之前的黑暗里,有老师父点化后辈,经常只须一句。然后你换了个这个角度去理解世界,突然就悟了,变得无比强大,然后就战胜了敌人。SICP就是这样一本书。

12.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36999/]
s29586132
初读这本书,是在东北师大图书馆,本科读书的时候。中等程度破旧,应该是在很多师兄的手里翻过了,比《日本剑侠宫本武藏》这样的小说的品相好一些,有限。当时我们课上还没有开始学C语言,我凭着高中那点BASIC基础,每天涎着脸皮向师兄们讨教。有位师兄,我不确切地记着,推断起来就应该是ZSP,他说,"去看书"。师兄们的教材是谭浩强先生那本著作,我当时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读得乐颠颠的。也是推论起来,按我的个性,应该没怎么读,只是做了很多实验。做不明白实验的,应该就是扔下书跳起来,"写的什么破玩意。"

读不懂,就得多看,看别的书咋写的。阴差阳错地就读了这本经典,C语言之父K&R的作品。装帧版式俱已不记得。以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应该读的是中文版。确定读过是因为后来细读《C++程序设计语言》的时候,参照再读《C程序设计语言》。翻来翻去如此眼熟,就像贾宝玉什么时候以前见过林妹妹。恍如隔世,但是那些句子,那些例子,那些习题,如此清晰。一下子就回忆起,在三楼机房,用TurboC调代码的日子。当初是怎么错的,如何误解了指针,历历在目。原来,是这位老朋友。

经典教材之于我,就像好木匠的刨子,不允许别人碰一下,就像武士的刀剑要常擦拭,巴不得供起来。那是我们身为工程师,用来安身立命糊口养家的家什,是我们的父母一样神灵一样的存在。初识编辑周筠老师的时候,一听说侯捷等优秀著作都是她编辑,我把小眼睛都瞪圆了,表达了类似"感谢赐给我们食物"。她可能觉得,又遇上个疯子吧。这种情感是真的,就像我感谢高考。没有高考的话,我应该正在东方红剧场门口卖瓜子。或者如有的朋友所说,那样的美日子我也不见得混得上。就像我感谢计算机,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觉得奇怪,但是)一定要感谢前辈科学家和工程师赐给我们职业,对于经典教材带来的受益终身的影响的感谢,就应该像影响本身那么深。

C语言之后的所有语言的学习,都带上了C语言的影子。C语言的范围如此广泛,以致于我的母语不再是BASIC语言了。

后来读过一个贴子,提到,同时代与C语言竞争的语言很多,C并不是一支独秀。C的作者写了UNIX操作系统,用C重写了UNIX的内核。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闲置的PDP-11机器上打游戏。对了,他们在UNIX里写了个游戏,好像是游戏厅还是酒吧里的"街机"游戏太空战。这些都是传奇故事,并不是C语言能生存和流行下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C语言是极其优秀的抽象,无论是对现实(数学模型和工程) 问题,比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还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比如内存、间接寻址,还是对算法,比如顺序执行、循环、判断、函数的嵌套、递归。在问题和方法间的妥协也非常杰出。这并不是显然的,我们觉得显然,只是因为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没有见过艰难岁月里那些糟烂的工具,误以为理应如此。

感谢C语言带给我们食物,还有,生存的尊严。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我的那些书,2-5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20857/]
s26914079
当年不那么忙的时候,大哥和YWG同学和我偶尔会聚一下,他们喝酒,我喝可乐,大家都吃烤串。每个人炫耀自己的那点知识,另外两个人一顿批驳。发动批驳并不需要了解对手的知识,事实上他俩的知识挺专门的,我也不懂,只需要攻击自洽,或者指出与常识的问题。所以,当他们挺兴致勃勃地谈到"人类是会思考的芦苇""逻各斯",很兴奋的时候,我就说,你们说的都是些啥,少引用,说你们自己的观点。他们攻击我的固有手段就是,"你说的那都是细枝末节,总的趋势并不是这样。"我就翻脸,"就你们都是大局,大局你定的啊?"WG同学就说,"了解大局这事吧,也是需要一定的素养。"说到了素养这种玄学,磕就没法唠了,类似于"缘份没到""你还没悟"。Johan Lilius教授和WXG师兄对于我的提问,"到底啥是好的科学问题",也是拿出这么一付表情来,就差伸着筷子指指菜说"喝酒喝酒"。

后来大哥和YXG的博士论文都感谢了三人帮中的另外两位,也就是说,他俩都感谢了我。我没有感谢他俩中的任何一个,他俩颇有怨言,我的答对是,"我那论文都是做设备,写代码,调程度,跟你俩有啥关系,有啥可感谢的呢。"

学到的东西,恐怕不在学业,而是有更深远的影响。比如我提到的《科学的反革命》《通往奴役之路》这些。还有,就是德鲁克。大哥的研究方向是创新 (我猜还有管理),成天有这么几个名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就是对的,类似于咱们拿C编译器的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代码语法通顺。这样的名人比如哈耶克,再比如就德鲁克,还有个名字像中国人的,类似于薛定谔这种容易误会的,但肯定不是中国人,一下子没想起来。这些克们,就是我反驳时常说的"别拿大人物压人,一个也没有听过,说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当后来编辑周筠老师推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时,我看着作者的名字这么眼熟呢。正好跟大哥讨论,我问那个德鲁克是谁来着。他倒是挺淡定,可能习惯了我的无知,说,"我们领域里挺重要的一个人。"这下我连那个像中国人名的也想起来了,叫什么彼得,熊彼得。名字像不像民国的时候信了基督教的乡绅。

本来我对管理挺排斥的,因为总是被管理。跟几乎每个学生干部和像学生干部的同事都吵过,争论的核心就是"你能不能服管"对"你们能不能别管我"。他们职责所在,当然不行,所以不欢而散居多,或者妥协"你要是不管我,我就不惹事,比如发动大家反对你"和"你要是不惹事,我们就不管你"。同学多少周年聚会的时候,大家回忆起来,原来我自己也总是学生干部,但是我显然希望遗忘和回避这一点。我不信服"管理"角度的很多观点,考虑到我的学生中也有学生干部,为免争论这里暂且按下不细说。

德鲁克假设,他没有论证这一点,假设你接受,那就是 我们是企业的工具,以工作为企业谋利,并借此换得工资。他原话不是这么说的,说不定原意也并非如此。这一点我是能接受的,受人钱财与人消灾,按劳取酬,干活收钱,用钱而不是夸奖来表达对我的感谢和肯定,这没有问题。如果能接受这一点,他接下来的讨论就绕过了价值观,只需要考虑方法论就行了。

他认为,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是管理者,应该参与企业的管理。这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动性。他认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应该优先安排。他认为,决策的效果都需要度量。他认为,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他认为,人的价值应使用贡献来衡量。

这是在假设我们心甘情感地通过创造性劳动换得收入的前提下,讨论贡献的边界是什么,如何能做更多的贡献,怎么才算是更多的贡献,投入的资源中哪些 (时间)最宝贵,投入和产出如何度量。

啊,这就容易接受多了。我喜欢这样赤裸裸地来谈利益。不是我们大家一起喜欢投身于其中的事业,而是等打完这场战役,第一号宝刀得给我,排名第二值钱的大盾可以给你,宝箱打开以后钱均分。不同意?不同意咱们就讨论,讨论完再去打敌人。或者你我先对砍一轮,然后再决定谁当老大,岂不快哉。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参与邹欣老师的课程《构建之法》,在东北师大讲。几年下来,对于工程的技术以外的,对我而言也就是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动机、度量指标,刚刚开始了解到熟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构建之法》实践,相互有参照的价值。

我也一直在回顾电化学仪器研发中的角色、边界,逐渐开始接受包师弟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工程师需要更多的介入到领域知识的范围,越过自己天然的责任范围、所擅长的部分,这样才能更多的参与和贡献创新性的工作。这也与《构建之法》邹欣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德鲁克还认为,企业应该关心个人的成长,这是企业的目的之一。这对于我来说,以前一直是个陌生的领域。我听到过大哥和别的领导者提到,某某应该如何发展,单位应该如何帮助他。听到过很多次,我相当多次都颇为不屑的态度。人家怎么发展,跟你有啥关系啊。大家不应该各整各的,别互相打扰就很好么。在实践生活中,在德鲁克的著作中,我才认识到,这是企业对于个人的责任,也是把个人作为目的而不只是工具的具体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集体这一假设的概念,才真正有存在的必要。人人为我,或者说,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幸福是所有人幸福的前提"。顺序不可以颠倒。

10. 怎样解题 : 数学思维的新方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24114/]
s3308655
有的时候会遇到一本书,令你感慨,如果能早些见到就好了。如果能早些见到,人生会有多么不同。《怎样解题》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更早能读到这本书,早到大学本科的时候,早到高中的时候,可能整个人生都会走向不同的道路吧。

以前读到的数学书,除了课本和习题集以外,也有几本非常优秀的,但是没有一本是针对解题的。解题又是培养数学爱好不可缺少的一环,不然,像我,即使读完《从一到无穷大》《数学万花镜》,还有一本讲质数的小册子,名字记不请了,类似于"一、二、三"这样,淡蓝的封皮。即使读完了这些,遇到数学题或者数学竞赛做题,还是会有相当沉重的挫败感。科普型地引发兴趣是一回事,能坚持到业余程度支持自己的专业,甚至半专业或者专业,又是另一回事。高中的时候,班主任SXK老师主教几何,借我过《初等数论》,我读得如痴如醉,略微缓解了代数老师带来的打击。但是,等做题的时候,还是白扯。当时,既不会做,后来看,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

《怎样解题》就是专门针对解题的,当成一门技术,并且从动机的角度出发。一旦从动机的角度出发,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往往不必那么关注奇技淫巧,问题更容易迎刃而解,或者说,解得更有道理,下次也更容易复用此次的成功。类似给我这种感觉的,是《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分析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662550/]。是在本校的毕业生书摊上淘到的,一开始看就如获至宝,直到书末。把小学、初中整个回顾了一遍,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啊,原来如此"就是这样的感觉。
s10219745
这样的感觉还有过几次。一次是小学四五年级,有次语文老师把教学参考书忘在讲台上了,中午正好赶上我早到,全书通读一遍。教学参考书,就是那种黄色的32开小册子,比教材厚一些,每篇课文都是对应的。当时的感觉就是,"啊,原来如此"。回顾学过的课文,想起老师如何引导我们这样那样得出正确的结论。所谓正确的结论,看来就是符合教学参考书的答案的。有时,老师貌似宽容地同意我们的三两种不同意见,原来也是教参中明确写得,这几种理解都好。后面的课文,我顺便就全看了。以后的课程里,有时会不自主地回忆起这本书里的标准答案,有时会琢磨为什么答案是这样。语文也没有变得更好,但是确实轻松了很多。另一次这样的感觉,是看泛型编程,哪本书忘记了,提到群论的思想,把四则运算的数域扩展回顾了一遍。浑身通透,酣畅淋漓的感觉。

《怎样解题》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这本书的整体编排针对解题,但是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数学 (和科学)思想。某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这些条件如何组合,问题的未知部分如何启发我们。另一本从数学思想出发,让我感觉难以释卷的,是《度量》[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20533/]。
s28105418
《怎样解题》《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分析学》《度量》这几本书,对我提高本专业的教学,以及理解小朋友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都非常有帮助。更不必说,他们也解决了我自己长时间的困惑。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成绩高的同学就应该困惑较少,这些同学有时只是压抑困惑而已;或者困惑多就是没学明白,往往是教师自己没有讲明白,甚至没有认识到小朋友的提问中有对定义严格规定的深究,教师和家长则粗暴地归结为孩子的刻板印象,把数学活生生地理解为记忆九九乘法表一样的工作。

这几本书像是绝顶高手,因此能够用浅显并且正确的道理讲清楚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兴趣更深一步走向去。教师要有爱,但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本事。学生要感受的,不止是爱而已,能感受爱的地方多的是。学生也不怎么想从教师那里学做人,做得做得比教师好的有的是,甚至学生本人的道德修养就高过教师,也说不定。学生最想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是本事,至少是教师本人也不行,但是并不迁怒于学生的职业修养。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我的那些书,2-4

7. 毛泽东选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39360/]
s5804333
大约初二初三,迟至初三之后的暑假,我读了全本《毛译东选集》。尽管如同前一篇提到的,当时课本以外的读物非常短缺,短缺到我在1990年代读的不少优秀作品出版于1970年代,但是毛选并不缺。上一辈人普遍读过毛选,并且家里会有一两本。不记得我读的毛选是父母的,还是从同学那里用作文选换来的了。总之,那期间,我浮光掠影地读了毛选,还有《矛盾论》和《实践论》,还有挺厚一本完全不记得来源的毛泽东军事理论。为了反帝和反修的需要,连地雷制作反坦克什么的这种书也很多,我也看了。

读原著,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只有读原著才能更好地理解深刻的思想,这是背诵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服务"和口号式表达"你办事我放心"所不能达到的。

课文中也有毛泽东和鲁迅著作,在原著中也会看到,倍感亲切。在语文课本中,所以主要是作为语法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素材来学习的。在原著中,更容易关注历史背景,所反对的观点,用词的语境,段落的递进和逻辑关系。读原文也更完整。语文课本限于篇幅往往是节选,原作者显然并不同意。如果原作者认为砍成这样更好,他当年一定或这样处理的。可以想像,毛译东和鲁迅的这方面修养,应该比课本作者要高。

《矛盾论》和《实践论》用意就是哲学入门,特别适合我当时的年龄。《论持久战》这种原本是口头讲出来的而不是写成文本的,也让我对闻一多和《100个世界》《演讲与口才》以外的演讲有了最初的接触,不以情感而以说理取胜。当然,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居然能讲这么厚,这得挺长时间吧。对口语的容量有了第一次感性认识。

作为青少年男生,对毛泽东军事理论当然也是兴致浓厚。然而,里面并没有拼杀和勇敢,只有战术和战略分析。这本书,第一次真正解答了一个我从小的疑问。小学以前,我就指着小人书问过我哥,敌人/反动派/鬼子都这么笨,简直是掉转枪口,用大拇指向前推勾死鬼———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还要打这么久才能胜利。哥想了半天,我忘了他怎么答的了,不过显然没有说服我。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头几篇,就是井冈山斗争期间的。艰苦卓绝,不是用抽象的字眼,而是他的措施所应对的正是这样的环境。他提到,抓住白军不能杀掉,因为我军中识字的人都很少,要留下来写标语、教战士认字。当时的指挥员甚少能识字读命令的,还有很多连看手表的时间也不会。这样,怎么能在精确的时间精确的地点精确地按计划发动战役呢。他提到,游击队行进途中如果遇到百姓,要带着百姓随军行动,以勉泄露军事机密。我摊开那页停了很久,想,如果我是百姓,如果我不打算跟随呢,我的牛我砍的柴怎么办;又想,如果我是游击队,万一这个平民告密呢,或者挨不住刑罚呢。这样的疑问直到很多以后读雨果的《九三年》,我仍然犹豫不知道该当如何处理。当时的我,还想不到,如果强行带走,百姓对军阀至少有个交待,可以少些麻烦吧。

读毛选有个直接的有利效果,就是政治课。高一开始学中国近代史,或者叫做中国革命史。那届的书本极尽友好,写得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同学们觉得不错。对我而言,也就一般般。我能看出哪一章是从毛选的哪一段里演化而来,可能还照顾了青少年心理。曾经沧海,读了原著以后,觉得解读也就是那么回事。后来直到考研,政治课里毛概的部分也不用太复习,大致还记得哪个问题对应于什么历史时期,要解决的是什么矛盾。所以就有精力去关注那些后来被一些同学遗忘了的细节,比如历史和近代史课本中都有明确原文提到国民党在正面抗日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课本里的东西,不出毛选左右,老师讲课偶有惊艳。有一次讲到七七、八一三,讲到中国对日宣战,老师当堂慷慨陈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隐约记得当时全班鼓掌,讲得太好啦。然后老师说,这是蒋介石的声明,他当时代表中国宣战,是我国的法定政府。

读完了四卷本,第五卷就找不到了,或者看不懂了,所以印象寥寥。

8. 幸福之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77487/]
s10384919
罗素是个妙人,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诸多认识,特别是价值观方面。

他告诉我,幸福是可以追求的,追求幸福并不可耻。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为他人做贡献,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光荣""外表的美是短暂的,内心的美才是永恒的"。这些对有些同学来讲,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对智商情商没有那么高的同学,除了这个,另行建立一套价值体系,或者表里不一地生活,是极端困难的。人,到底是社会的工具,并以此为荣,还是有自身存在的目的。如果人就是目的,这个目的又是什么。罗素似乎受到了伊壁鸠鲁的影响,幸福可以是人的目的之一,虽然并不一定是全部和唯一的目的。

他告诉我,幸福是必须经过追求才有可能获得,而不是天赋的权利。有些人误解自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生而有之,认识不到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代价的,参见《钢之炼金术师》。如同自由一样,幸福也是需要努力的,罗素在标题里就用了conquest 一词。

他告诉我,沉溺于自我,是不幸福的来源。他告诉我,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作为左派,他相信劳动和思考会带来幸福,似乎也相信个体的提升和对世界的觉知。

罗素在年轻时,总是想着自杀,是对数学的狂热,也许还有黑格尔,挽救了他的生命。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救我于水火。也许他想着多解几道题,这个悖论也许还有个绕过的办法,那个难点的后面也许有什么深刻的道理,某某哲学观点如此鄙陋不批驳一下怎么能爽。这就是样,他活到了98岁,那些悖论他也没有解决,那些深刻的道理是别人发现的,又有了更多新生的哲学思想,把他本人的观点也淹没掉了。那些曾经是目的,可能都没有达致,但是,他活到了98岁。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我的那些书,2-3

5. 囚徒健身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17097/]
s27248971
我写过一个系列,锻炼10年,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keep、群,在这里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398037],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58413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776326],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881678]。

在这个系列里,我提到过《囚徒健身》,它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练了这么久,看了不少书还有视频教程,受到高手从理论到具体细节的指点,不过,一直没有脱离这本书的范围。直到现在,我以一星期为训练周期,这一周的每天里安排的内容,仍然是以《囚徒健身》作为大纲的。包括以下几项。

1. 胸肌,以俯卧撑为代表。2. 下肢,以深蹲为代表。3. 背部,以引体向上或退阶动作为代表。4. 肩部,书上以靠墙倒立撑为代表,我以哑铃代替。5. 核心,书上以悬垂举腿为代表,我做keep的各种核心训练。我另加了手臂训练和心肺。这样正好七天。

《囚徒健身》假设你身处美式监狱之中,活动范围狭小,没有器械,只能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负重。这非常适合我的性格和环境。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原则可以遵循,而是选择了游泳、羽毛球、足球,这样必须有诸多环境条件或者需要陪伴,特别是需要大量人群的,我可能早就放弃锻炼了。

《幸福的最小行动》说要把自己打算实施的新计划,与既往的行动中那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有些人失败的原因吧,他们想着用英语提高文学水平,或者类似的,"顺便"在体育活动再交些朋友,在交友中再"顺便"锻炼下身体。而恰好,这两项都正是他的非舒适区,努力起来艰难异常。日常生活中的会话就已经令我的智力捉襟见肘了,如果再加上锻炼,会被杠铃砸到吧。更不用说健身房里的传说,什么私教啥也不会啦,私教自己胖得够呛啦,仰卧起坐板或者卧撑板上全是汗啦。想想就不知道如何处理。

仔细地读过这本书,按章节贴上了高亮颜色的书签,从书里露出个头儿,在书签上注了锻炼的部位。练了这么久,效果倒并没有多么地好。胸肌本来能做100俯卧撑,腰突以后下降至40,练囚徒以后,效果有限。可以偏重俯卧撑了,但是单手是万万不能。下肢,单腿深蹲本来就能。但是看了健身群里各位能负重深蹲和硬拉的大腿们有多粗,决定放弃继续努力了。背部,引体向上到现在最高纪录18.5,只要冲击肩就拉伤,正慢慢跟肩胛磨呢。核心,力量本来也较强,能100个仰卧起坐过,能脚向上倒挂在胁木上仰卧起坐10个,能V字垂悬保持,能手平地支撑几乎直腿L字保持。正如有人评论,这本书的几个技术的顶峰,难度差异甚大。肩部,经过邦哥指点,有围度上看比以前进步得太多了,但是远不够引体向上稳定肩胛的需要。书中的倒立撑,我觉得效果平平,倒控着,过几年我就不能做了吧。

这本书难得的,不仅给了练习的方法,还给出了退阶的动作,给出了练习的路线图。

从教学的角度上看,教练或者教师演示一番说,"你看,不就这么地就行了么",非常恨人。学生如果真就勉强按教师的要求做,受伤的可能性相当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以我的体会,动作不标准,不到位,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发力不对,更不是态度不端正,就单纯是要锻炼的那块肌肉或者链路的能力不足而已。最初就什么都对,是不可能的。在成手看来,初学者的动作有一百个一千个错误,就没有多少对的地方。一个个错误纠正过来,学生才可能逐渐正确的部分多起来。没有几个人能先天地自发地就做对,所以纠错是"刻意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效率高。另一方面,纠错本身,令学生的体会是千般不好。所以,还得把握力度,注意纠错对心理有负面刺激,让学生充分注意到自己也有正确的部分,培养成就感。

退阶训练能更多保证动作正确和训练效果,特别是初学者力不能及的时候,减少好高骛远。路线图能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可能达到的效果,对保持信心也有帮助。如果有教师,或者如本书中有测量方法告诉学生当前的状态,能否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更好了。

有本书与《囚徒健身》的名字有点像,也说是一间囚室里怎么健身,书名是Solitary Fitness,并不是同一本。那本极其糟糕,不值一试。

6. 神秘岛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15160/]
s2660498
小学读了《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小人书,初中在正大剧场看了《机器人五号》,高中看了阿西莫夫短篇集。后来认识的科幻作者们如果知道我的阅读年表,他们恐怕都不会嘲笑我,而是怜悯。总量如此贫乏,开始得如此之晚,是因为那就是我当时能够接触的全部科幻作品。后来在豆瓣上有读友提出观点,他认为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因为爱书的人自然会有个私人的图书馆。我马上反对,虽然极少参加公共讨论。我有限的这些书,是在公共图书馆读的,有通化市图书馆少儿部,有初中的图书馆和高中的图书馆。如果不是公共图书馆,我没有机会读到这些好书。

初高中的图书馆,还有少儿部,能提供的阅读范围毕竟有限。是在大学,我才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神秘岛》三卷本,被前辈们翻得跟武侠和言情小说一样卷了页。神秘岛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在那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他。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乘坐热气球越狱的几位被风暴刮到了大洋中的孤岛。工程师、水手、黑人。还有两个人,是记者和厨师?他们演绎了科技发展史,通过科学技术实现从无到有,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同样是孤岛,鲁滨逊过得那么悲惨,这几位则完全不然,凭借的就是科技的力量。靠测日影确定纬度,通过手表和时区测量经度,然后确定是孤岛不是大陆,周围也没有群岛。制造硝化甘油、炼铁、做枪弹,开通有线电报通信,我记得还开通了一条铁路。故事的最后,和《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线索合一。

人定胜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品正面展示了科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这本书之后,我又有机会看到了更多的优秀科幻作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说哪一部我最喜欢,无疑是《神秘岛》。从不过时的,积极向上的,坚持科幻原教旨主义的,硬科幻。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净水厂公园遇雨

中午的时候和二猫约好了,下午做完各自的工作,傍晚四五点钟天不那么热的时候,去净水厂公园徒步。

公园原址是始建于伪满洲国时期的净水厂,为当时尚是小城的长春提供自来水净化。后来河道管孔等几经变迁,净水厂废弃了很久,是大城中心圈起来的一片围墙,里面全是荒地和厂房。再开放的时候,成了富有大工业时代和当代审美气息的主题公园。厂房有的修旧如旧,有的拆了重建,有的用玻璃罩起来。一人高的金属零部件,有的集中在小广场,固定在粗糙的水泥台子上展示。有的折了重新组装成雕塑,有林间的松鼠,有浣熊嬉弄的长号,有在象征着水塘的沙中浮着的水牛,还有野马奔驰。有巨大的车床,一间房子那么长,人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摇摇这儿,动动那儿,按动开关。然后,一切都寂静无声,大工业时代,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森林回复了旧时的样子。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
还有林间的栈道,盘旋而上,行人从树干树梢边慢慢行走。低头看,脚下都是钢铁的硬丝网,再下面三五米是草地或者灌木。还有漫步或嬉戏的人群。人们分散在诺大的园子里,平时看不到几个。有斜坡和结绳攀岩的城市海绵广场,还有只有12岁以下小朋友才能玩的全龄乐园。有小警车巡逻,没有狗,也没有不牵狗绳的人。

我和二猫已经去了几次,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看到新的景致,发现新的有趣之处。往往找不上次觉得特别好的某个地点,"在那个什么什么后面吧","我记得是翻过这个山包就是","在边界附近的那个大泡子旁边"。在寻找的过程中,往往又发现了新发现。换个角度,换个天气,换个心情,同一景观又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似乎所有这些设计都都已经考虑到了。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5
这次去,准备启用上次发现的公交线路。徒步去的话,路上单程需要约半小时。坐公交车可以把体力省下来用在公园里。

下车就发现雨点,很大,稀疏,从公交车站顶棚之间的天空砸在满是灰土的地面上。发现忘了买水,住回走了将近一站地,买水,顺便带上吃的。小雨点丁丁当当敲着伞面,我俩施施然慢慢走,像是去野餐。

从南面的后门进了公园,我俩就开始寻找能躲雨的地方。按天气预报,16:00左右有雷阵雨,正是此时。此刻雨虽然微小,但是万一下起来,公园里露天野植多,能躲雨的人工建筑少。虽然可能是一过性的,夏日的震阵雨也短,还是早作准备。

升腾雕塑不行,下面空间太小。有个斜向上运送物料的通道,下面可以临时避雨,但是不能坐着。城市海绵广场下面空间足够,也有地方坐,还有落地玻璃透光,但是有点气闷。8号楼外面有整座楼那么长的木长廊,正好。顶棚极高,距地面两三层楼,搭在8号楼屋檐的上面一点,还隔开一点距离,正好透下天空和雨水。雨水打在木廊道上面,里面的半边尽湿。外面的半边正好坐人,还要以垂下腿来踩在满是卵石和落枝的地面上,听背后滴答的雨声,从墙面和顶棚反射回来,格外清亮。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6
我俩把伞撑开在地上晾着,坐在长廊中间连吃带喝,看几个游人举伞走过,看有人慢慢跑着,头顶举着书还是包儿,看小警车亮着警灯安静地在路上滑过去。头上和眼前都是高大的乔木,枝叶已经是晚春已毕盛夏将至的样子。树林的外面,是钢铁的奔马隐现,还有完全被灌木遮蔽的长号雕塑。

有次我们到长号那里,有个小女孩站在长号前,作出吹奏的姿势。她的妈妈喊,“吹不响,快走快走。”

女孩刚一离开,我就跳过去,小声说"能吹响"。

二猫说,"吹什么?"

我说,"我就只管吹,是你按的曲子啊。"

二猫开始折腾那三个焊死的巨大按键,我开始用腮帮子吹《天空之城》。

中间一个小节,大喊,"你按跑调了。"

二猫说,"是啊是啊,是我按错了。"

被她妈妈拉走的小女孩,一路上频频回头看。

这次不玩别的,就只吃喝。吃喝已毕,开始勘探。二猫说方形的柱子一共24根,不是木制的,是空心金属。我说往尽头走有个拐弯,里面和别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小天井,下面全是雨水。二猫从这边跑到那边,从这边踱到那边,腾腾腾,索索索。

勘探之后,各自选好场地,要画什么,从什么角度。我俩拿出笔记本、铅笔、中性笔,开始分。你一支这个,我一支那个,中性笔你要哪个牌子的,笔记本哪个格子轻一些。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4
我画黑石碑一样的大块金属墙,还有墙前面的一株植物,半边繁盛,半边稀朗。二猫说,这长廊真适合练习透视啊。好,再加上周围的环境,有廊柱,有地板,加上目光尽头铁墙后面的二层建筑,还有建筑上爬满的藤。

画术虽差,步骤不敢缺省。铅笔测比例,灭点定平行线聚集的走向,这里删去,那里要最浓的阴影。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2
我想画上二猫,但是场景有点孤寂,气氛不太适合。而且她在我身后,我看不到,不知道应该怎么加到景里去。回头看,正蹲踞在一丛大树下的木长凳上,聚精会神呢。

"你画的什么?"我在原本站的位置立上一根枯枝,跑去看二猫的作品。

是她在木凳上面对的长廊,几根廊柱勾勒出透视效果,其间站立着一个小女孩,头上挽着髻,垂下一大蓬头发,长裙,外面披着 Anna 的蓝罩衫。脚下一把撑开的伞。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3
我也坐在长凳上,支起膝盖用中性笔覆盖铅笔草稿。这里,我也应该加一把伞,才切合"遇雨"的主题,低头把伞摆了个角度。二猫在她的画上加了个小人的影子,那是我,还放大了我手里的画,放在她画的下方。偶尔游人从我们旁边过,有人特意放慢脚步靠近到能看到而不打扰的距离,有个青年跟女友调皮,"你不是学画画的么?"颇有怂恿之意。

尽兴晚回,还在城市海绵广场攀爬了一阵。看升腾雕塑在射灯下像闪烁着星光,南岭1932原来也是点亮的,与白天的时候又一番不同。雨点时大时小,佐兴的浓度。回到公路上,决定徒步回去,这么近没有必要坐车。等距离家还有十多分钟的时候,雨点有点密了,我们准备把伞当作盾举起来,抵抗敌人偶尔的重炮。

突然! 就在举起伞这一秒,字面意义上的一秒钟。大雨飘泼一样从天而降,瞬间满世界都是雨声。我大喊,"跑!"

二猫冲在前面,我紧跟其后。风助雨斜,我想在泊在人行道上的两辆车中间停一下,免得侧雨浇到。往前看二猫,毫不停留已经又冲出好远。我只好追上。也就五六米,雨大到伞要撑不住的程度。我喊二猫,"推门,进,就是那家房地产公司,管他是干什么的呢。"

里面也赶紧打开门,"快进快进。"我们大笑,这雨也太快了。在屋里透过玻璃门,我们还能看到刚才站立的位置,就这么近的距离,猛冲过来的时间,雨已下得白了。

给二猫妈发消息,没事,没有浇到,躲起来了。二猫妈说,下冰雹了。我俩看看外面,并没有。十分钟徒步的距离,天气区别如此。

过了好一会儿,觉得雨小了,"咱们不打扰人家了,跑吧。"我们又冲回雨里,跑了两步,发现雨又急起来。继续跑吧,雨达下面躲半秒,然后冲到另一个楼侧。二猫说,像真人CS从一个掩体跑向另一个掩体,中间别被打死。雨太大了,又撑不住伞。街道整个被水淹没,波浪滚动。我背着二猫跑过河,在一家饭店门口稍驻。

刚才离开房地产是个错误啊,我俩后背和裤子都湿了一大片。既然是雷震雨,想来避避风头就能过吧。期待着雨小,但是看来并没有这样的意思。风东南西北地刮着,我指挥二猫不停调整盾牌对着敌人箭矢袭来的方向。敌人火力越来越猛,眼看避得少中得多,我们节节败退。饭店的门开了,里面喊,"赶紧进来吧"。

躲得正是时机,回头看,冰雹来了。路上车过,泛起波浪。服务员们纷纷哈哈笑着,这一会儿下班能不能回家了,包住不。手机攒动,各种消息纷至沓来,都被雨被拍到马路上了。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1
看二猫衣服又湿了不少,看外面雨似乎又不那么大了,我电话二猫妈,准备热水和衣服,我们要冲回去。背起二猫,只她打着伞,一步就趟进河里。三蹿两跳,我俩就从这条河进了那条河。一条条河跑下来,躲着可能的开口,躲着水向下吸出的漩涡,躲着倒灌的马葫芦的恶臭。在物业幼儿园广场略停,大口喘气。黑压压的很多人,站在凉棚下面的桌椅上,大家挤在一起。

还得跑。我俩冲进雨里,二猫勒着我脖子,我跑得越快她勒得越紧。我大口喘气,每一声都能清楚听到。雨水非常冷,整个灌进鞋里,嗯,水的深度测量出来了。一路冲到家楼下,肺子快要喷出来了,但是一滴汗也没有。

按计划好的,进屋就开始脱衣服,扔了满地。擦干,多喝热水,裹上被子,吃馄饨,冲热水澡。

查天气预报,不再是雷阵雨了,改成当前是大雨。又过了一阵,看外面水漫金山,看行人水至膝盖,看有辆车抛锚了,看旁边有车开着大灯像船一样推着波浪划过,抛猫的车屁股上下起浮。看朋友圈笑长春的海景,看东北师大降雨排行第一,静湖水已满。看大家担心明天怎么上班上学,看羡慕有的小学停课了。后来,天气预报上大雨改成了小雨,我们仨很不相信的眼神,打开窗户听,"这是小雨么?"

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在避雨的地方我总觉得雨已经小了,冲出去一会儿雨就变大。雨根本从来没有变小,因为听不到声音,错觉以为豪雨已过。并没有。

后来,有紧急的雷电预警,有暴雨预警,有橙色预警。一过性的雷阵雨,怎么会?还会再下三四天呢。

刚到家的时候,深为离开两处避雨的地方而后悔。应该再多等等。不过当时看着二猫已经冻哆嗦了,想着十分钟的路,雨怎么大也冲回来了。到第二处的时候,二猫就问过,"还有多远到家?"我说,"十分钟。"二猫说,"你刚才就说十分钟啊。"我说,"刚才十三分钟,我测过。"她说,"就三分钟浇成这样啊。"

是的,就三分钟加十分钟,我俩就像捞出来的一样。不过,第二天一早,我就不后悔了。因为雨一直以这样的强度直到半夜,避也避不过。我们大笑,不知道物业广场的那些人,黑乎乎挤喳喳地在那里站了多久。

未来是无法预测的。大雨骤至,是避一避还是冲一冲,避多久,冲多远。哪个才是对的,谁又知道。且顾眼前,踏好下一步,别踩到马葫芦里面。雨点?要多大有多大,要多密有多密,把伞撑好,别遮住我的眼睛,咱们马上就要到家了。

微信图片_201906031200348

 

我的那些书,2-2

3. 纯粹理性批判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9441/]
s9097928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些人不顾学界对这话还有争议,直接就信了。就像学霸说,哎呀我就是天天看闲书打游戏,成绩莫明其妙就这么好。有些人也信,或者乐于相信,希望是真的。

另一类人,比如我,虽然不信,但是在实践中经常这么做。读数学书的时候,我经常对一步步的推导和"显然"头疼,骂一句"写的啥破玩意,太不细了",然后假设/假装认可了这一步的结论,这样才能接着往下看。跳一跳,又跳一跳,三跳两跳就翻到了封底。

读康德也是这个感觉,经常遇到他老人家又造个术语,还不定义,挠头"这啥意思呢"。有时候是,"为啥要说这个呢,啥动机呢"。包师兄学哲学的,他说,读康德要读原文,不要看解读,不要看翻译。虽然了解生而为人的意义非常重要,但是于我而言,还没有重要到去学习德文的程度,不如暂时糊涂着吧。不看解释,就是三翻两翻就到了结尾。所以,在我印象里《纯粹理性批判》跟其他商务印书馆的经典一样,是非常薄的小册子。直到典同学指着页码质问我,"这就是你说的薄么"。将近600页。

所以看邓晓芒解读康德,看罗素奚落康德,看各种八卦康德。然而不明白还是不明白,只记住了原则的话跟背语录相差不多,实践与理论割裂开来,整个人也分裂着。直到那一天,在机场接Lars,飞机还没到。我半睡半醒着看大哥强烈推荐的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读到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映射,归根结底,我们面对的是这个映射以后的主观世界。大意如此,不是原文,甚至可能不是原意,是我按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转述的。我突然想起了史学史中的观点,除了历史本身,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然后电光火石般的,我想起了康德。关键是归根结底,不可绕过。无论多么唯物,即使加上经验检验,我们所面对的,直接面对的那一部分,仍然是主观的。这就是所谓我们对于唯心的误解吧。

后来,按照武侠小说的路子,应该是任督二脉既通,就一下子跳上机场大厅的横梁,蔑视群雄,至少从此以后思路无碍。并没有。只是想通了这一个点,这一个点的这一层。对不对,后面还有多少坑,仍然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只是,原来大家觉得康德这么牛,是有道理的啊。

读文至此,你可能会有一种感觉,其实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以我的浅见,你十有八九是错的,是肤浅的。我们费劲八拉想到的这么牛的观点,和对那么牛的观点的否定,十有八九前辈们早就想过了,否定过了,连这些想过的否定过的观点,也都被另一些牛人审视和否定过了。只是我们过于无知,连另人知道也还不知道而已。甚至,连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也不知道。就像我也曾经沾沾自喜的想,啊,康德也是这么想的,就像有人觉得康德和孔子的观点也差不多么。康德和我想的一样,其错在于结论固然是必要的,但是论证的过程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不然,就像相信上帝的存在,就像我像猜明年的今天会下雨,那只是断言,无涉真假。康德和孔子的观点也差不多,牛人提出这个观点是经过深入思考和论证的,你我这么认为,是真的以为康德居然不知道孔子么。

4. Fundamentals of Piano Practic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59144/]
s28033699基础钢琴练习法。作者张仲权,是位物理学家,出生于1938年。他会为钢琴调弦,还参与了他两个女儿的钢琴教育,两个女儿都达到了演出的程度。他在书里给出的原则,与李斯特的训练体系一致,与国内的一些训练方法有冲突,这些方法之间内部也有相互的否定。跟几位专家谈起过这本书,有的说"太好了",有的说"啥玩意"。以上只是转述,我并不懂,不敢说。

我这么看重这么书的原因,并不是它多么的有效,我没有资格评论。练了快要10年了啊,比小星星的水平也强不到哪里去。每天练习的时间太短,这也事实,但也只是搪塞,说得好像如果能每天练一两个小时就会有所成绩似的。这么看重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能解决我的具体问题,或者说,我自己的具体的困惑。

我开始练琴的时候,不仅跑调、节奏感差而已,一个挺严重的问题,我是成年人,并且不是刚刚成年。有些说法认为,相当多的本事,只有童子功才能学。我相信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观点,这些本事即使不是从青少年或者更早,也是可以学习的。虽然我觉得由于时间不足,可能难以学到专业的程度。能不能学这个争议是一个问题,另一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普遍如我,不相信教师,特别是不相信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的教学方法。包括鼓励,因为我们知道缺陷的存在,所以不相信;也包括否定,因为我们试用的方法往往在原来熟悉的领域中颇有效。如果教师特别特别厉害,比如这位作者,拿出了他的女儿和李斯特作为示范,略微能增加一些说服力,增加一些尝试的决心,虽然有限,也足够压过后退的力量。

另一个问题,我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学习手段,甚至措辞,都觉得莫名其妙。落指的时机,"中节",到底是在节拍器的声音开始时还是落下时呢?什么是有力,到底是速度,还是加速度,还是力量,还是冲量?就像近体诗格律中的要求"还"回一个平声,什么是"还"?这些术语,不是基于读者和作者共识所做的定义,就像康德的作品一样,经常让我觉得"你到底在说些什么"。这位作者是理工科的,他的定义往往是从我能读懂的基本概念出发。所以无论对错,我至少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这与锻炼中的问题类似。基于解剖学和力学的体系中,我较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所指,而传统的说法中的"穿透劲""脚下生根""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双手托天理三焦",没有几页篇幅解读,那就是外语。

作者还提到,可以把谱子背下来,这也解决了我的特有问题。我高度近视,矫正视力也挺差,不贴在纸上看不到谱子。如果你打算建议我把谱子打得大些,嗯,没啥用。就像显示器一样,我需要的是近,不是大。即使很大,也仍然看不清,而且减少了一次能阅读的篇幅。我的解决方法是把谱子背下来,老师们都反对我背谱子,理由挺多的,比如这会降低的看谱即弹的能力。老师说的对,我背完的谱子如果忘了,看谱子也弹不出来,得重新背一遍,虽然比第一次背快一些。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盲人是怎么弹的呢,只能把谱子背下来吧。因为看不清谱子,只好如此,但是心理也矛盾着。直到看了FPP这本书,找到了支持我的观点,我才感觉略微好些。

书里还要求慢练,要求"精益训练",这些都与其他学科中的训练方法暗合。还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谱子有许多快速短促的弹奏,因为那个时代的钢琴还不能发出时值较长的声音,而且音高也低,需要用这样的"装饰"来丰富曲子。这些追本溯源的、讲道理的教学路线,能够更好地说服像我这样一个固执的成年人。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zhuanlan.zhihu.com/younggift]

[https://younggift.net/]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

我的那些书,2-1

上个月正在出差的时候,LQH同学发朋友圈邀请我参加读书节晒书活动。指定晒15本书,没别的要求,随便选,可以是正在读的,可以是以前读过的,并不需要是推荐的。

这是个满是陷阱的邀请,怎么可能随便选呢。吃什么样的东西,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同样的道理,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读什么书,至少展现了你认同哪些观点。我天天读《怎么对付导师》又怎么会让导师知道,根本不想看《可恶的大人世界的规则》,但是为了表现成熟还得假装常读常新的样子。

所以,隐含的,应该是"影响了我的那些书"吧。略微回顾了一下,越是早期读的书,对我的影响越大。因为早期阅读的书,一直在后来的岁月里持续地影响着我。就像有大家提到,幼儿园的影响比此后的教育更深地影响了他。就像有人提到的,有些本事,越早完成训练,受益就越多。比如打字,越早训练完成,就越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写下更多的笔记,同样的论文或者书写花比别人更少的时间。越晚期阅读的书,如果有印象的话,往往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我的改变非常深刻的那些。改变越多,说明以前的积累错得越多,或者越无知。

这个邀请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15本书,而朋友圈发图最多9个。这意味着一定要加工一下,才能把封面发上来。在加工的过程中,就像权衡哪本书的影响多么深远的过程中,又多了一次筛选的机会,也因此多了一次思考。

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还想到以前写过一篇《我的那些书》,[https://younggift.net/2011/07/26/blog-post_26-5/]。所以今天这篇是 之二。

1. 神雕侠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55624/]
微信图片_20190601151905
金庸小说和香港电影,从少年时代起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应该怎么过,生和死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善)的。有人说,射雕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郭靖、杨过、张无忌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思想。不过,杨过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展示了自由主义,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金庸在后记中也提到,如果,从那个时代起,中国人选择了杨过这样的性格,沿这一条道路发展到现在,中国会是什么样呢。这启发我们,所谓传统的中国人的性格,是缤纷多彩的,而不是单一僵化的。任你准备向什么方向发展,在传统中都能找到支撑的力量。文艺复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我们也可以追溯到西周以前。存在多样的你我没有想像到的可能。这样的问题,在科幻里也有人提到,如果中国从春秋战国起选择了墨家的科技和兼爱,如今的中国会不会不同。我的看法是,从历史看,墨家不会流行起来,这是由生产力和整体社会的大环境决定的。但是,杨过与此不同。他坚持自己,而并不期待别人和自己一样。穷则独善其身,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只看你如何选择,愿意付出什么代价,能够舍弃哪些。

神雕侠侣对我的另一个影响是,我在邮件等所有软件中的签名,都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每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会赠小刀一把,上面刻着的就是这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神雕侠侣我读得并不早。电视上放完《射雕英雄传》以后,接着就该是神雕侠侣了。据说浑江电视台已经放过了,但是我家乡的通化电视台直到最后也没有播放,传闻说是担心学生们早恋。一直到大学,我才读到原著。是在旧书市场上买的二手书,我用线重新装订了,珍藏起来准备以后送给二猫妈。被XBC老师借走看,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还我啊,最后还是不见了踪影。后来我和二猫妈找了个春节,看了刘德华主演的神雕侠侣全集,再后来张纪中版的也看了。读了各种解读,原来有些地方一直没有看懂。金庸后来的一些修改也读了,不能接受。

所以,我晒书的,就是这个版本。

2. 普通物理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649202/]
微信图片_20190601151911
我本科的专业是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在物理系。高考的时候看不到专业所在的系,所以第一志愿是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第二志愿是物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看是物理系,傻了一下,觉着考得不至于差到第二志愿啊。电子学在物理系,对我而言是件幸事。教我们普通物理的老师,都是物理系的,功底深厚。老先生SHG,还有后起新锐YXX,两位老师都对我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我们对世界的规律的认识归结为各种各样的函数。对于外界世界的认识,要依赖于实验事实,理论推导需要接受实验事实的检验。这些在以后的成长中不断验证和强化。方舟子、罗素、波普尔,他们的观点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普通物理教过我的这些原理。

唯物主义世界观让我关心外界世界,不怨天尤人,在世界不那么友好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一些。

待续。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微信公众号 杨贵福